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本文乃追寻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望海潮·东南形胜》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收录于 《全宋词》中,全词主要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山献(音yǎn)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的思想内容
上片“东南形胜”三句,一道地理位置优越,二道都会重要,三道历史悠久,可谓出语不凡,起了笼罩全篇的作用。钱塘枕山,濒江,面海,南通百越,西望吴楚,确是“东南形胜”。“烟柳画桥”三句,写美丽环境中的住家。如烟杨柳映着精美小桥,挡风的帘,翠绿的幕,处处可见住宅之美。建筑物高高低低,人烟稠密,生活丰饶。“云树绕堤沙”三句,转写钱塘江。江堤旁是入云的大树绕着沙路,奔腾的江水如卷霜雪,浩荡无涯的江面如同天堑,可见其雄壮、宽阔、险要。“市列珠现”三句,写杭州街市。市场上、店铺里,陈列着珠宝,家家户户穿的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可调竞争豪华奢侈。
下片从“重湖选献清嘉”句她转写西湖。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曾疏井筑堤,人们颂扬白居易的政绩,将白沙堤(即白堤)误认为白居易所筑。而正是这道白堤,将西湖一隔为二,使之有里湖、外湖之分,故日“重湖”。西湖南、北、西三面皆山,是天目山余脉蜿蜒至此,峰峦重迭,故日“迭献”。重湖与迭献相得益彰,分外秀丽,故日“清嘉”。迭献有三秋桂子,重湖有十里荷花,夏秋相连,荷、桂飘香,湖山交织,极见其美,亦极见铺叙之中形象组织的错综变化。“羌管弄晴”三句,写西湖的热闹之景。笛声在晴空飘扬,菱歌在夜空回荡,钓鱼的老人和采莲的姑娘都生活得十分愉快。
在粉饰生活的同时,言外之意是:那些不劳而食者当然生活得更好了。“千骑拥高牙”三句,称颂自己的布衣之交,现任杭州知州的孙何:马队簇拥着以象牙为饰的将军之旌——牙旗,可见声势焰赫;乘醉赏乐,可见生活闲适,太平无事。“吟赏烟霞”,写他徜徉美景之中,这是对他文采风流的歌颂。“异日图将好景”二句,写祝愿孙何升迁。古代外任不如京官,故以“风池”贺其升迁。但即使升迁,又如何舍得杭州呢?还是把它画下来,带回京城吧。在这一层中,作者虽应酬祝颂,但终不离杭州,最后仍与开头遥相呼应。
《望海潮》的认识价值和美感意义
宋朝军事历来不强,但经济却可称繁荣。北宋至仁宗时代,国家经济发达,杭州十分繁盛。柳永失意于科场,留连坊曲,对都市生活很熟悉。这首词就是他铺叙都市生活,描写美丽风光的长调。虽是歌咏太平,未免对现实多有粉饰之处,但直接歌颂了江山之美,间接赞扬了劳动人民的创造力,仍有不可低估的认识价值和美感意义。
《摆海潮》体现了柳条慢词的铺叙披巧柳词中颇多但俗之处,且绮罗香泽之态尤可见。《望海潮》不同于柳词中常见的但俗之作,亦不同于“游宦成羁旅”而带凄凉况味之作。
在这首赞美都市、颂扬湖山的作品中,颇见作者学习辞赋技巧,“音律谐婉,词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尽致”(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的特点,很能体现作者慢词的铺叙技巧。词的起头三句,一说地理,二说都会,三说历史,俯仰古今,综察全局,统帅全篇,为下文张目。“烟柳”二句成对偶,前写环境,后写住宅,继以“参差十万人家”来总括之。杭州之胜,得之于钱塘江、西子湖。于是,词中接写江,对“东南形胜”进一步描述交代;又继而写市场、住家,对“繁华”作进一步描述。在“形胜”、“都会”、“繁华”都见落实后,下片转写杭州最见特色的西湖、迭献,则是西湖难以移易的特点,夏荷、秋桂,不仅可见夏、秋之胜,且一扣“重湖”,一扣“迭献”,都不是泛写之笔。“羌管”三句由湖山转为居民,由环境写到生活。
至此,对杭州铺叙大体已完。词中又写了现时主宰此地的孙何,在应酬祝颂之中扣紧歌咏杭州的主题,做到首尾相应。全篇以铺叙见长,但又不是平铺直叙,尤其开端、换头、结尾,都可见钩勒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