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观察者网风闻社区 文/不写影评梁鹏飞】
今年是解放军同国民党重兵集团进行战略大决战70周年,70年前,为了赢得民族解放,大批烈士倒在了新中国成立的征程当中。
纵观《大决战》系列三部曲,大量的篇幅用以刻画敌我双方最高统帅以及高级指战员,毛泽东、蒋介石、林彪、杜聿明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电影通过他们的行动包括心理变化来展现大决战的进程,还有很多大场面用以直接展现战役和每场战斗的进展情况。无论是书写历史,还是各类军事史诗类电影拍摄,大抵都是这个路数。
我们曾经批判,中国古代历史都是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我们说历史是人民写就的历史,但是人民这个词太庞大,甚至有点缥缈,在具体的历史事件中,很难找到具体的人民,所以只能通过英雄人物来展现历史进程。
在《大决战》系列电影中,描绘普通士兵和百姓这些普通人的画面确实比较少,但是电影在宏观视角基础上,还是选择了几个代表。他们出现的画面,大多伴随了壮烈牺牲,这毕竟是一场惨烈战争,死人是最寻常的事情。
在《辽沈战役》中,最为惨烈的战斗发生在塔山阻击战和攻打锦州城的配水池战斗,这两场战斗都有让人动容的牺牲场面。
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塔山阻击战中那个飘扬的红围巾。
在塔山阻击战之前,战士们在加固阵地,附近的群众也来帮忙。这位大婶发现了一个稚气未脱的小战士,她感到格外心疼,在这个年纪他本不该出现在战场上。大婶用手抚摸小战士冻红的脸庞,就像是母亲一样。
她把自己的围巾送给小战士
小战士觉得很难为情,不要,还把围巾打落在地上。后来是老班长让他收下,他才接了下来。
在随后惨烈的战争中,这个阵地的战士们全部牺牲,最后镜头定格在这条红围巾上,在空中久久飞扬。
这是一个长达几秒钟的特写。《大决战》电影每一部都长达200分钟,但没有一个镜头是浪费,给这个特写,显然是致敬那些牺牲战士的英灵。
在这个镜头背后,是林彪那句著名台词“告诉程子华,我不要他的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
而且是“快,立即发报”。
所谓慈不掌兵,战争的残酷就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充分展现。
林彪之所以发出如此强硬的命令,因为尽早攻下锦州是战役关键,否则顿兵城下,形势将非常被动,否则就可能死更多人。
而攻打锦州城的战斗中也非常惨烈,在外围配水池的战斗中,担任主攻任务的营也是几乎全部牺牲。站前,团长特意交代老班长要让战士们吃顿好的。
等战斗打完,炊事班长挑着担子把猪肉炖粉条子送上战场,迎接他大多是有烈士们的遗体。
老班长留下热泪,这些战士们再也吃不到这口猪肉炖粉条子。
大决战三大战役,论及惨烈程度,淮海战役也不遑多让。
陈毅元帅关于淮海战役有一句名言,相信大家都听过。电影也专门用了不小的篇幅来展现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支持。
电影中还专门给了一个老人家几个镜头,几句台词。
但是在晚上国民党军的空袭中,这位老人家牺牲了。一起牺牲的还有很多。
电影中,这些群众没有一个有姓名,因为他们都是千千万万个无名英雄中的一个。
天亮了,送粮队其他人披麻戴孝,继续默默地赶路。
在《淮海战役》中,也用了不小的篇幅专门描绘牺牲的士兵。
战后打扫战场,每一个牺牲的士兵都被收殓安葬,有群众给他们整理遗容,擦洗身子。
这位老婆婆,据说是当年亲自参与过淮海战役支前的群众。
旁边的群众用白布给每个烈士进行覆盖。所有人都在默默做着这些,这段镜头没有台词,只有撕扯白布的声音。
每一声白布撕裂的声音,都代表着一个烈士。
关于《大决战》系列电影,还有很多牺牲场面,还有很多战场上壮烈的牺牲镜头。但上面这些战场之外的镜头,似乎更能凸显战争的残酷,和牺牲的伟大。
在这场关乎中国人民命运的战役中,有太多牺牲的士兵和群众。他们中的人,可能并不是都明白自己的牺牲有什么意义。
但70年后的我们,应该感激这些烈士的付出。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今天的中国。
《大决战》系列电影其它影评,欢迎移步欣赏
“我这一生,如履薄冰”——《大决战辽沈战役》中攻锦州之前的林彪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8284;
解放军实景参与拍摄,《大决战》气势磅礴长镜头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8678;
《大决战》三部曲开头,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9225;
《大决战》系列最悲剧人物,千里背锅杜聿明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9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