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点击“桃李国学堂”关注我们哦

听名家于文华演唱《卷耳》

JUANER
卷耳
《诗经·周南》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
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注释
【采采】采了又采。《诗经》中“采”的动作,往往与怀人有关。
【卷耳】又名苓耳、枲耳、胡枲。又有人以为即苍耳,又名“羊带来”。
【顷筐】浅筐,一种簸箕形状的筐,一边深,一边浅。顷,斜。
【怀人】所怀念之人。
【寘】同置,弃置,言所怀之人长在路途,如同弃置在大路上。一说指筐,放在大路上。
【周行(háng)】大道。
【陟】登。
【崔嵬】山顶处有土者之称。
【虺隤】极度疲劳。
【姑】姑且。
【金罍】青铜做的酒器,圆形,鼓腹,刻有花纹,考古发现多为西周早期器物,如发现于燕国遗址的克罍等。
【玄黄】玄,深青色,玄黄意思是马由玄变黄,马极度劳累而变色。用语夸张。
【兕(sì)觥】牛角状弯曲的酒器。
【砠(jū)】土山顶上有岩石之称。
【瘏(tú)】马因疾病不能前行。
【痡(pū)】人因疾病不能前行。
【吁】忧叹。吁,一作“盱”,张目远望。

解
析
《卷耳》,男女互表思念的歌唱。
《孔子诗论》第29简有“《卷耳》不知人”一句,“不知”也就是不相知、不相接的意思。即《卷耳》表现的是“不相知、不相接之人”的抒情。诗篇第一章与其余三章的“我”,是一男一女的对唱关系,然所谓“对唱”只是表演形式,即两人虽在“对唱”,却互不相交,即相互之间没有形成真正的交通、交流。所谓“不相知”是说,诗篇的男女歌唱,是夫妻双方特殊的“同台演出”,犹如后世戏剧舞台上的“背躬戏”,即两个或两个以上演员,虽同台歌唱,却始终是各自表达各自的想法,互不交接。所谓“不知人”,其实说的是诗篇的演唱方式。

【本版所用音频/视频获于文华老师授权使用】
— 终 —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文华唱诗》主创团队

演唱 于文华
中国女高音歌唱家
国家一级演员

作者 李山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诗经》研究专家
责编:孙雨晴 海彦 方舟 炖斋 何汉杰
美编:李煜 薛宇 蓝莫雅 袁悦
轻松丨有趣丨活泼
桃李国学堂
taoliguoxuetang
在精神家园诗意地栖居
桃李国学堂
系列课程

1-21 关于语文试卷的基本分析(试听课)
1-22 如何避开社科类阅读中的“十面埋伏”
1-23 文言文阅读的“实”与“虚”
1-24 如何在考场上赏析一首古诗词
1-25 现代文阅读中的“三分天下”
1-26 “分三步走”破解考场议论文写作
每晚八点,140分考神和你聊高考语文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