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词是最具有华夏特色的文化形式之一,中国古典诗词的精微幽深之处,非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者,是无法体会和欣赏的。
唐诗是一座文化发展的高峰,而宋词就是在这座高峰之巅所望之沧海,其广度比之唐诗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先知道宋词发展的简略过程。
宋词的诞生
宋朝自赵匡胤开始,就一直奉行重文轻武的基本策略,赵匡胤本身是以陈桥兵变起家的,其实说难听点就是造反,只不过后来他成功了,所以在历史上他成了开辟新王朝的伟大人物。
但是赵匡胤深知,既然自己可以发动兵变黄袍加身,那后人也可以用相同的方式来推翻宋朝,所以有了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而文人掌权的时代也从此到来。
宋朝一方面害怕武将势大,遂对武将多有压制,而对文臣则委以重任,这让宋朝的文化发展非常繁荣,同时也给宋词的发展提供了好的环境。
但宋朝统治者同样害怕文臣掌握一定的权利之后,对皇权造成威胁,所以就要想办法控制这些文臣。从各种历史典籍来看,宋朝统治者采取的策略,就是“温香软玉以销其骨,金银富贵以毁其志。”
意思就是,用金银财宝和美人歌舞来满足文人的欲望,让他们沉溺在这种享受之中,从而失去造反之心。宋朝皇帝最害怕的,是一个臣子无欲无求,只要这个人有欲望,不论是求财还是求权,皇帝都会尽量满足,因为他知道,这样的人是不舍得造反的。
当然,前提是兵权被皇帝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在这样的背景下,宋朝文人的生活非常奢靡,大小官员几乎都有家妓,他们没事了就聚在一起饮酒作乐,写一些桃红柳绿的轻薄之词,编排成调子让家妓配舞表演,这就是宋词的由来。
宋词的诞生并不高雅,但接地气,所以后来不仅在仕宦官员的家里有这样的“靡靡之音”,市井中也逐渐流行起这种形式,宋词也就开始走向了整个社会。
因此,宋词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这个时候的宋词,却着实说不上有什么文化涵养,内容也不过是一些情情爱爱莺莺燕燕,如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我们并非说柳永的词没有内涵,柳永也有很多抒大志的词,只是这一首确是写小儿女之情的代表作而已),直到苏轼出现,才将宋词由下里巴人逐渐带入阳春白雪的境界。
而苏轼,也正是本文的主人公——一个真正称得上是“宋词第一人”的词人。
苏轼缘何能获得这一殊荣?
在苏轼之前,词并非一种独立的文体,“词为艳科”,只是音乐的附属,词人要想填词,必得先有曲子,然后根据曲子来制词,词成之后,要用唱的方式来表现其中的感情。
而苏轼以诗为词,把诗的表现手法和形式,运用到词的创作上,赋予了词新的意义。苏轼在词中大量运用典故,让词开始有了文化内涵,所写的内容也从男女之情、离别之苦扩大到咏史论政、怀古伤今等,到这个时候词的作用也就和诗没有什么区别了。
在苏轼的词中,有三首颇具代表性的作品,从这三首词中就可以看出他的艺术成就有多高。
第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词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但这首词在宋词的发展史上,实在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苏轼谪居黄州,来到三国古战场赤壁,面对如今一片荒芜的古迹,苏轼生出无限感慨,遂借景抒情,用词写了对古人的怀念和敬仰,抒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就已经老去的感伤。
不论是咏史怀人,还是用词来写自己政治抱负不得实现的感慨,在苏轼之前都是没有过的,这首词的表现手法和内容,是以前唐诗惯用的,所以苏轼“以诗为词”的词作手法可见一斑。
宋词就是在苏轼的努力下,逐渐提升地位,至与唐诗平起平坐,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形式,登上中国文学史的殿堂。有此功绩,苏轼称“宋词第一人”完全是实至名归。
第二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一向被认为是宋代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但是这首悼亡词,却是首实实在在的婉约词。苏轼和夫人王弗情投意合,恩爱甚笃,且苏轼大半生仕途不如意,颠沛流离,而王弗不离不弃,一直陪伴在苏轼的身边,这更让苏东坡感动。
但王弗命不好,27岁就早逝,这首词就是苏轼怀念亡妻之作。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词中的很多艺术手法,都是苏轼首先运用到词的创作中去的。
上阙是虚写,作者想现在亡妻已经逝去十年,即使能和妻子再相逢,估计也是不认识的了,毕竟应该都满是白发了。
下阙是实写,但写的是梦境,写作者在梦中和妻子重逢,实写中夹带着虚境,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运用地炉火纯青。
在感情上,将对亡妻的怀念之情,和韶华不再、年华易逝的感伤之情,表现地淋漓尽致,细微幽深之处,即使比之晏几道的“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也毫不逊色。
第三首,《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近代文人夏敬观论东坡词的特点:“正如天风海涛之曲,中多幽咽怨断之音。”而这首八声甘州完美诠释了这一特点。
窃以为,在东坡先生的词中,有“天风海涛之曲”,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所写场景之壮阔、所抒感慨之宏大、所咏史事之沉重,都有雷霆万钧之势;也有“幽咽怨断之音”,如《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其中悼亡之真挚、感伤之细幽,都使人忍不住落泪。
但它们都只能算作东坡词中的第二等,上面这首《八声甘州》才能算作是第一等。
词的首句“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气势磅礴,场景宏大,第二句“无情送潮归”,立马转向哀婉缠绵。
接着作者一面感怀人世的转瞬万变,感叹人生无常,有“俯仰昔人非”的悲观落寞,但接着就写自己“白首忘机”,心无挂念,用随遇而安的乐观心态来面对人世无常。
下阙先是回忆自己和好友一起度过的相知时光,毫不犹豫地说在诗人相知互为知己这件事上,像我们两个这样的实在很少,为与知己即将到来的离别而哀伤,但紧接着就以充满乐观和自信的口吻,说自己一定会再回来的,这只是暂时的离别,老朋友不必频频回首,为离别而落泪。
这首词通篇是“天风海涛之曲”和“幽咽怨断之音”的糅合,作者写人生世事的庞大主题如信手拈来,悲观向乐观的转变、豪情壮志向细微幽深之情的转变似鬼斧神工,确实担得起“东坡词中第一等”之名。
依照《全宋词》的记载,宋朝有1300多位词人,而开词作新风气者,将词之高雅一面发扬光大者,皆为苏东坡也,所以苏轼“宋词第一人”的称号,绝对是毫无问题的,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