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宋太祖赵匡胤的死亡之谜一千多年来一直困扰着无数人,赵匡胤究竟是怎么死的?真的是被弟弟赵光义杀死的吗?这一点似乎已经毋庸置疑,赵匡胤的非正常死亡在史学界已经成为定论,《宋史·太祖本纪》中只有寥寥数字的记载:“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
正史中仅仅十七个字便简单交代了宋太祖的死亡,这其中究竟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呢?在此之前宋太祖并未有过任何的不适,宋太祖出身武将,体格一直非常好,如果说正常死亡的话,在此之前身体一定会有征兆,正当所有人对宋太祖猝死迷惑不解时,于文莹的《湘山野录》中记载了一条新线索:“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乞,禁漏三鼓,殿下雪已三寸,帝引柱斧戳地曰‘好做,好做’”云云。在这一句话中透露了很多信息,首先于文莹认为宋太祖赵匡胤的死和这场酒席有关,而和赵匡胤一同饮酒的这个人有最大的嫌疑,而此人正是自己的弟弟赵光义。
赵光义在拥立赵匡胤登基为帝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在陈桥兵变中,赵光义与赵普合谋将黄袍强加在赵匡胤身上,赵匡胤半推半就也就答应了,赵匡胤登基后对这个弟弟也是非常照顾,然而赵光义却得寸进尺,经常收拢强兵悍将,时刻想等待机会夺取皇位,赵光义的野心已经到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地步,然而他依仗着母亲和哥哥的宠爱有恃无恐。
赵匡胤对他多次敲打,但是他却依然我行我素,在《宋史·郭密传》、《宋史·王昭远传》、《宋史·戴兴》中都多次提到赵光义收买人心的线索,如果没有图谋,赵光义为何要招揽如此众多的猛将呢?或许赵光义早就做好了准备,一旦赵匡胤猝死,自己便要取而代之,但是赵匡胤的身体一向很好,这让赵光义犯了难,思来想去就出现了历史上记载的那一幕:烛光斧影。
从史料的记载来看,那天夜晚,赵匡胤和赵光义这对兄弟喝的相当尽兴,我们甚至可以猜测一下赵匡胤和赵光义追忆往事和成就大业的情景,赵光义极力想勾起赵匡胤的回忆,这让赵匡胤逐渐放松了警惕,不久之后便不胜酒力,逐渐沉醉,而赵光义却心怀鬼胎,想要置哥哥于死地,很多历史学者认为,赵光义用斧子砍杀赵匡胤的可能性不大,例如宋史研究专家邓广铭先生就对这一说法提出质疑认为赵光义就是再傻也不会做出这种蠢事!
而乾隆皇帝更是为赵光义喊冤,认为赵光义根本没有杀赵匡胤,但实际上有一部分历史学者认为赵匡胤死于赵光义之手已成铁案,而作案的手段可能与街坊传言有所出入,世人皆以为赵匡胤是被赵光义用斧子砍死的,但是很多人却认为赵光义是用毒酒害死了赵匡胤,为什么呢?因为用斧子作案实在太过显眼,不可能没有血迹,明眼人一看便知赵光义是篡位,赵光义既然有夺位的心机又怎么肯做出如此愚蠢的事情呢?
所以史学界的一部分专家认为赵匡胤确实是死在赵光义手中,但是并非被弟弟用斧子砍死的,而是用毒酒毒死的,这是最符合历史的一种可能。赵光义为了证明自己即位的合理性,提出了世所未见的“金匮之盟”一说,说赵匡胤生前承诺母亲杜太后,日后将帝位传给光义,这在后世的史学界看来也纯属子虚乌有,很有可能是赵光义害死赵匡胤之后威胁母亲杜太后,而杜太后为了防止事件扩大,只能顺从赵光义,承认其即位的合法性了。
参考文献:《宋史》《湘山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