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关于四大名著的瑕疵,有一种观点比较普遍:《三国演义》魏蜀吴三分之后精彩不再,《西游记》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后文采平平,《红楼梦》后四十回莫若前八十回引人入胜,而对于《水浒传》,一般认为,忠义堂108聚义之后不可读也。也正是如此,金圣叹理直气壮地腰斩水浒。不可否认《水浒传》是一本奇书,其文学成就光照千秋,无论从艺术结构、语言风格、叙事技巧、人物性格描写上,它都有着其他文学作品难以比拟的高超之处。然而细读《水浒传》,发现其瑕疵多多,聊发一家之言。
1.《水浒传》结构不匀称。《水浒传》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杆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水浒传》本身不是施耐庵一气呵成的作品,它是在民间故事和话本、戏曲内容基础上编撰而成的,因此在结构上缺乏缜密的逻辑关系。茅盾、聂绀弩等人同样认为《水浒传》由单篇故事组成,缺乏“有机的结构”。描写武松英武之气的“武十回”,内容篇幅过长,细节描写突出,单单把这些章节拿出来,就是一本精彩绝伦的《武松传》,“武十回”分量十足,似乎有点喧宾夺主。宋江乃《水浒传》核心人物,有人把《水浒传》称为“宋江传”。宋江的故事集中在所谓“宋十回”,“宋十回”涵盖宋江人生奋斗史及江湖发迹史。“武十回”和“宋十回”犹如两股细绳,相互穿插,拧成一股结构复杂的粗绳,形成《水浒传》的主要框架结构。小说除了对宋江、林冲、鲁智深、李逵等一二十个性格鲜明的英雄人物的成功塑造外,其他人物有的如神龙见首不见尾,有的似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七十回之后的征辽国等内容显得过于潦草,
2.《水浒传》弓弦与弓背的之疑云。首先说明,《水浒传》中的地理位置错误较多,这可能是作者道听途说真不清楚当时的地理环境所致,也可能是千年来山水变化之巧合,更可能是小说情节的需要。不妨挑挑其中的存疑之处:(1)宋江回运城老家被举报,捕快赵得赵能兄弟追赶,宋江跑到一个还道村的地方,“原来团团都是高山峻岭,山下一遭涧水,中间单单只一条路”,郓城地域一马平川。这些环境描写让人纳闷,近千年来自从人类文字记录以来,这样“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沧海桑田之事恐怕只在鬼才李贺的诗中见过。(2)青面兽杨志从河北大名到东京(开封)押运生辰纲路线,书中交代要交过紫金山、二龙山、桃花山、伞盖山、黄泥冈、白沙坞、野云渡、赤松林。而二龙山、桃花山、黄泥冈,书中交代都在山东境内,即使杨志是未见过世面的人物,梁中书身为蔡京太师女婿,走南闯北,焉能不知道怎么去东京老丈人家。显然,这都是书中矛盾冲突所需,造成的地理环境瑕疵。(3)宋江被蔡德章捉住,蔡德章请示父亲蔡京如何处置宋江,就派戴宗从江州送信到东京,戴宗虽然跑得很快,但他也不可能不走弓弦走弓背,专门绕道梁山去被蒙汗药药倒。(4)武松避难沧州柴家庄上,他回清河老家探亲,怎么可能跑到清河东南的阳谷县去呢?武松从沧州南下到清河,直线距离约180公里;而到阳谷280公里。小说居然让武松错过了故乡清河下了阳谷!显然,这也不是景阳冈那只上等着挨打的老虎的期盼。
3.《水浒传》张冠李戴之辨析。晁盖组织人马于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劫法场后,宋江为报复黄文炳而攻打无为军。是夜,黄文炳正好不在家,书中交代黄文炳谢了知府望无为军来,见无为军火势猛烈,映的江面上都红。由此看出,江州与无为军一江之隔。由此看来,无为军在江州对面不远之处。其实,宋朝实施三级制,最基本是路、州、县;州级单位有府、州、军、监,县级单位有县、军、监。997年定为十五路,后来陆续增加若干,1105年,宋徽宗将国都开封府置为京畿路,合称为二十四路。其中淮南西路属地位:寿、庐、蕲、和、舒、濠、光、黄,其下有无为军编制。足见无为军基本在今安徽境内无为县。据何心先生《水浒研究》中解释:“北宋时,无为军属淮南西路,领无为、巢、庐江三县,故治在今安徽省无为县。”清代程穆蘅《水浒注略》中介绍:“无为军、无为州、巢县地,宋置无为军于此。”宋代所置的无为军距离江州300公里之遥,即使当时宋江火烧无为时火势再大,也无济于事。黄文炳在江州不可能见到火势冲天。《水浒》所言“这江州对岸有了去处,唤做无为军,却是个野去处。”由此看来,无为军地域偏僻,比较荒凉,而宋江攻打无为军之前,多次派人“城中探听虚实,也要看无为军出没的路径去处”。两段描写无为军,相互冲突。据沈家仁、沈忱《煮酒说水浒》说九江新港附近有一小地方也叫无为。我在地图上一个个村落一条条街道地找,未果。不清楚是否属于讹传。
4.北宋人唱南宋曲调。《水浒传》写雷横到勾栏里来看了一场话本,是一段风流蕴藉的格范,就叫做《豫章城双渐赶苏卿》。书中交代雷横:今日秀英招牌上明写着这场话本,是一段风流蕴藉的格范,唤做豫章城双渐赶苏卿。说了开话又唱,唱了又说,合棚价众人喝采不绝。雷横坐在上面看那妇人时,果然是色艺双绝 。其实《豫州城双渐赶苏卿》的作者是南宋临安艺人张五牛。显然,施耐庵作为整理者,没有下大力去考证几百年前曲调的出处。据欧阳修《醉翁谈录》载:双渐本为闾江县吏,因与知县女苏小卿(苏小小)相爱,乃离县而至远郡,苦志读书,欲待学成为官后向苏家求婚。后小卿流落于扬州为娼。双渐至扬州寻访,得以遇见,而小卿已为当地官员薛司理所眷,双渐与之秘密往来。既而双渐离开扬州,往任临川知县,而苏小卿亦即已嫁于一个五十多岁的男子。一夜,双渐泊舟豫章城下,适值小卿与其夫泊舟于此,双渐与小卿以诗相唱和,伺机同逃,遂得结为夫妇。元曲中写双渐、苏小卿事者颇多,并谓小卿所嫁的那个男子名冯魁,是很有钱的茶商,双渐得知小卿此事后,特地乘船前往追赶,因得相遇于豫章。散曲如宋方壶《醉花阴》套数《走苏卿》、王氏《粉蝶儿》套数《寄情人》,剧曲如王实甫《苏小卿月夜贩茶船》等,皆写其事。但是不管如何,白秀英是没有可能提前唱南宋之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