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1912年12月,新成立不足一年的中华民国举行国会选举,国民党在选战中大获全胜。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实际管理党务的宋教仁认为此其时也,意欲在此基础上组建清一色的政党内阁,然后出任内阁总理。1913年初,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多次发电报,要求宋教仁来京商量重要政事。
宋教仁遗像。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决定应袁之邀去北京。当晚10点45分,宋在上海北站检票口突遭枪击,击中要害,22日凌晨不治身亡。
没几天,上海警方和法国租界巡捕合力,抓获凶手武士英和雇凶者应桂馨。
应桂馨是青帮大佬,官方职位是江苏驻沪巡查长,以1000元雇失业军人武士英行凶。巡捕从应桂馨住处搜出大批文件,暴露出应桂馨的指使人是国务院内务部秘书洪述祖。查获的文件显示,洪又受命于国务总理赵秉均。赵是袁世凯的亲信,国民党人由此怀疑刺宋的幕后黑手就是袁世凯,虽然这缺乏直接证据。
根据现有史料,目前还难以断定谁是刺宋案的真正主使者。我们也可以大而化之地说,赵秉均和袁世凯都将宋教仁视作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
首先,1912年8月,宋教仁成为中国第一大政党的党魁(国民党代理理事长)。随后,12月开始的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国民党获得了参众两院议员的多数席位。因此,宋教仁获得了组阁的资格,并有望出任内阁总理。
宋教仁的政治理想是建立一个责任内阁制的政体,从而可以达到架空袁世凯、独掌大权的目的。内阁制也是符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但是,让袁世凯做没有实权的橡皮图章,这个一代枭雄能轻易就范?他必然会有所行动,以确保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
宋教仁腹部中弹
再者,宋教仁进京组阁,当了总理,赵秉均情何以堪?根据国会选举结果,国民党成多数党,赵秉均必然失去总理宝座。如何阻止宋教仁北上,也是赵日思夜想的大事。
第三,宋教仁时年30岁左右,年轻气盛,才气逼人又骤得高位,那风头一时无二。他在1913年2月、3月到全国各地巡回演讲,为组阁造势。在此过程中,他讨论国事、猛烈批评袁世凯政府。在武汉,他抨击袁世凯政府“自取灭亡”,号召民众“再起来革命”。3月9日,在南京,宋斥责袁政府是“不依法行事的恶政府”。这些激烈的言辞,让袁世凯、赵秉均对他恨之入骨,难以容忍。
第四,袁世凯曾试图用金钱笼络宋,但宋不为所动。1912年夏,宋教仁卸任农林部总长之际,袁赠送50万元,被婉拒。还有一次,袁送宋教仁一本银行空白支票簿,请宋自由支取,宋略支少许即将支票簿退还。
如果宋教仁不可以收买,为了清除威胁自身权力的外在因素,袁肯定会不择手段的。
宋教仁身亡后所拍照片。黄兴主张衣冠齐整,以显示他的光明正大。
以上分析,意在说明袁世凯赵秉均都有刺宋的作案动机,至于谁是主谋,一时还说不清。著名历史学家唐德刚推断,事情的真相很可能是这样的:袁世凯当面向赵秉均表达了对宋教仁的不满,而赵揣摩上意,决定为领袖消除后顾之忧,于是让洪述祖如此这般去暗杀宋教仁。这种情况下,袁根本没有必要直接下命令,忠实的追随者都能心领神会的。
宋教仁毕竟是锋芒太露,缺乏政治经验。即便在他被刺之后的弥留时刻,也未曾怀疑过袁世凯。临死之前,他给袁拍发了一份电报:
北京袁大总统鉴:
仁本夜乘沪宁车赴京,敬谒钧座。十时四十五分在车站突被奸人自背后施枪弹,由腰上部入腹下部,势必至死。窃思仁自受教以来,即束身自爱,虽寡过之未获,从未结怨于私人。清政不良,起任改革,亦重人道、守公理,不敢有毫权之见存。今国基未固,民福不增,遽尔撒手,死有余恨。伏冀大总统开诚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权;俾国家得确定不拔之宪法,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临死哀言,尚祈见纳。
这封电报字数不多,但哀怨动人,于此可见宋教仁的志向所在。宋无辜遇刺,不恨凶手当场跑掉,而恨“民福不增”;他没有嘱托缉拿真凶尽早破案,而是向袁建议“保障民权”“制定宪法”。临死,他心心念念的都是国家大事。
最后,交代一下刺宋案的结局。武士英被捕入狱之后,于1913年4月24日在狱中暴毙。1914年1月,应夔丞在由北京去天津的火车上被杀。1914年2月27日,赵秉均在天津私宅中蹊跷死去。洪述祖一度平安落地,避居青岛,但数年后他去上海,被宋教仁之子认出执送法院,1919年4月被法院判处绞刑。
国民党方面,孙中山主张武力讨伐袁世凯,黄兴主张法律解决,最终孙中山意见占上风,发起了“二次革命”,但不及两个月即失败,孙中山、黄兴等大佬逃亡海外。
“小历史”关注众所周知的历史大事件中被忽略、被遮蔽的细节。更多精彩内容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小历史”(Micro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