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在水塘中绕行三圈之后,壮汉们抬着神像上岸(2月13日摄)新华网 肖和勇 摄
新华网福州2月14日(肖和勇)灯光、火把将水塘照亮,波光粼粼。13日傍晚,福建长泰县岩溪镇珪后村内的普济岩前,半亩方塘周边上千人聚集,里三层外三层环池等待。这天是农历正月十七,当地迎来一年一度的民俗“狂欢节”——“三公下水操”表演,人们以这种独特的方式缅怀南宋末年的忠臣文天祥、张世杰和陆秀夫。
下午6时,“下水操”开演。
六名赤身壮汉抬起“三公”陆秀夫神像,趟水入塘。在冰冷的水中,壮汉们齐声呐喊,颠簸进退,沿塘边绕行。他们齐力左右摇晃神轿,神像更在水中若隐若现,一时水花四溅,颇有气势。当天,54名壮汉分成9个小组,渐次下水表演。每组壮汉抬神像,需绕池塘走三圈才上岸。此间,水塘边锣鼓齐鸣,人们齐声吆喝为壮汉鼓劲,现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下水操”表演后,壮汉们又抬着陆秀夫神像,赤脚踢火堆跑过。村中上百青年持火把,簇拥神像到当地龙津江边“请火”。随后,人们又抬神像踩街巡游,一直持续到半夜。
现年85岁的岩溪镇珪塘叶氏长者叶凤舞告诉新华网记者,“三公下水操”民俗活动始于1499年,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每年农历正月十七这天晚间,“三公下水操”如期上演。当地村民通过这种方式,缅怀他们心目中的抗元民族英雄——南宋末年的忠臣文天祥、张世杰和陆秀夫。
这出演了500多年的民俗活动背后,是一段山河破碎的悲壮历史。
南宋末年,宋军不敌元军,节节败退至广东厓山(今作崖山)。公元1278年文天祥被俘,被关三年后慷慨就义;1279年,宋军在广东崖山与元军决战败北。彼时,陆秀夫背着年仅8岁的少帝赵昺(bǐng)投海而死,张世杰随后不幸遇难。根据这三人殉国时的年龄排位,陆秀夫为“三公”。
每年,下水、踩街的神像即是“三公”陆秀夫。“下水操”的演出动作,模拟了当年陆秀夫背负少帝投海,在水中与元兵搏击的壮烈场景。
当年的“崖山海战”远在广东地区。千里之外的福建长泰县岩溪镇叶氏人家,何以如此缅怀“宋末三杰”,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年年“致敬”?这里,又有一段令人感喟的故事。据介绍,如今的岩溪镇珪前、珪后两村原为珪塘——珪塘村开基祖叶棻(fēn)在公元1254年出任长泰县尉。当年,为支持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前方抗元行动,叶棻在长泰鼎力督办粮饷。“宋末三杰”殉国后,有感于其气节,1499年起,叶氏族人每年举行“三公下水操”活动,表达崇敬和缅怀。
2008年,“三公下水操”入选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公下水操”每年正月十七如期上演,当地村民守在半亩方塘周围观看,十分热闹。这是无人机拍摄到的活动现场(2月13日摄)新华网 肖和勇 摄
“下水操”激情上演,围观村民众多(2月13日摄)新华网 肖和勇 摄
半亩方塘边,挤满了围观的村民,其中不乏小孩和老人。精彩的下水操,孩子们看得入神(2月13日摄)。新华网 肖和勇 摄
水中,6个壮汉抬着陆秀夫神像摇晃并绕着塘边移动。新华网 肖和勇 摄
一名老者赤脚踢过火堆(2月13日摄)新华网 肖和勇 摄
壮汉费力摇晃轿子,水花卷起,颇有气势(2月13日摄)。新华网 肖和勇 摄
火把摇曳,人头攒动,“下水操”火热进行(2月13日摄)新华网 肖和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