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文| 迟云飞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看过流星。流星划过夜空,虽然短暂,但却非常灿烂,它的亮度常常会远远超过其他星星。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宋教仁便是一颗流星。在民国初年,只有三十岁的宋教仁带领国民党和中国,进行了一次与中国历史上截然不同的政治试验,民主宪政的试验。宋教仁失败了,就像一颗灿烂的流星划过夜空,令后人赞叹、惋惜。
书生革命,文章利国
宋教仁,号遁初,别号渔父。1882年4月5日生于湖南省桃源县,据说那就是陶渊明《桃花源记》描写的桃源县。21岁以前,宋教仁一直以读书为业,假如宋教仁出生在和平年代,而不是那个民族危难深重的时代,那么有浓厚书生气的宋教仁也许会成为一个研究历史和边疆史地的学者。但是现实却不让青年人从容读书。宋教仁12岁以后,接连发生了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偌大的中国,几乎到了任人宰割的地步。华夏虽大,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为了拯救这个贫弱的国家,宋教仁从书斋走上了革命疆场。
1903年,宋教仁到武昌文普通中学堂学习。这所新学堂是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在这个学生众多、风气活跃的城市里,宋教仁结识了一批好友,并很快参加了革命活动。他们认定:只有推翻腐败的清政府,中国才能摆脱受欺受辱甚至被瓜分的命运,才有强大的希望。1903年8月,在日本留学的黄兴到武昌,黄、宋二人一见如故,从此成为生死不渝的挚友。随后,他们和一批志士在长沙组织了革命团体华兴会。
华兴会计划趁1904年慈禧太后70大寿之机发动起义,但还没有发动就被清政府侦破失败了,宋教仁只好亡命日本。在日本,宋教仁一边读书,一边从事革命活动。1905年,流亡海外的孙中山来到日本,他很快联络在日本的中国革命志士,成立统一革命政党同盟会,宋教仁是同盟会的发起人之一,并成为骨干。
1905年2月3日,是中国旧历除夕,宋教仁在日记中写道:“一年已尽,此身犹昔,缅想祖国,凄然者久之。”1906年9月,宋教仁因为神经衰弱住院治疗,偶尔在医院外的一个寺院看到甲午战争时日军在中国金州掠夺来的匾额,心中非常难过。宋教仁在日本整整居住了六年,对日本的国情有较深入的了解,他认为侵略中国野心最大、对中国独立和生存威胁最大的,就是日本。因此,他撰写多篇论文,揭露日本的侵略阴谋。
武昌起义的总设计师
由于日本政府不许孙中山在日本停留,黄兴也经常不在日本,所以同盟会东京本部的事务多由宋教仁负责。同盟会成立后,一面创刊《民报》进行宣传,一面努力扩大组织,但是主要力量特别是作为同盟会核心的孙中山、黄兴二人的主要精力是放在发动起义上,而起义地点又基本上是采用孙中山的意见,以广东等南部边境省份为中心。但是,这些起义无一例外地都失败了。究其原因,这些起义都是在缺乏周密的部署和准备的情况下发动的,又过分依赖海外支援,可以说都是单纯的军事冒险。开始,宋教仁对这一战略并没有意见,但是随着思考的深入和多次起义的失败,宋教仁提出了新的战略。
1910年前后,宋教仁提出了“革命三策”:上策为中央革命,联络北方军队,以东三省为后援,一举而占北京,然后号令全国;中策在长江流域各省同时大举,设立政府,然后北伐;下策在边地举义,作为根据地,然后徐图进取。宋教仁的革命同志多认为“上策运动稍难,下策已行之而败,且足引起干涉,酿分裂之祸,故决采用中策”。所谓中策,就是在长江流域准备起义。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不到一年,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清政府在几个月内被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