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1960年,甘肃彻底消灭“黑热病“
历史图画的骨架往往是大人物们勾勒出来的,而它的血肉则要靠无数小人物来填充,也正是这些小人物创造了无数的历史奇迹。
十几年来,李林钟一直在为一个早已成为历史的展览而忙碌。这个展览就是1955年2月24日举行的“甘肃省黑热病防治工作展览”。
一个过去了半个世纪的展览,为何能吸引李林钟十几年的注意力呢?
这一切缘自“黑热病”。黑热病流行在我国北方黄淮流域及西北地区。根据上世纪50年代的调查,甘肃省黑热病流行区有54县1200多村镇,重病区主要分布在黄河、渭河、泾河、白龙江流域的广大地区。解放前,一旦感染了黑热病,就只能慢慢地等死,唯一能够治疗的特效药是斯弟黑克,但却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动辄以黄金计价。
上个世纪50年代,甘肃人民创造了一个奇迹,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基本消灭了令人色变的“黑热病”,挽救了数十万人的生命。1960年,甘肃达到基本消灭黑热病的标准,创造了“送瘟神”的壮举。
李林钟的父亲李鸿勋曾参与创建了甘肃省黑热病防治所,后担任所长,是甘肃省黑热病防治的先驱者之一。上个世纪50年代在防治黑热病的“大战”中,李林钟的父亲和他的战友们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李林钟十几年来关注“甘肃省黑热病防治工作展览”的目的,就是为了追寻父辈们当年防治黑热病时走过的路,让更多的人了解当年的一幕。多年寻访,李林钟找到了大量与黑热病有关的照片,勾勒出上世纪50年代,甘肃人民“送瘟神”的全景图画。
李林钟曾给讲述了甘肃人民“送瘟神”的故事。
一张老照片
最初引发他追寻念头的是一张合影照。1993年的一天,李林钟翻看父母留下的老相册时,发现了一张十几人的合影照。这照片的背景是一个大门,门上方悬挂着 “甘肃省黑热病防治工作展览” 的横幅。这张照片上,有李林钟的母亲,也有几位他熟识的长辈,更多人他素不相识。
“黑热病”李林钟并不陌生,他也曾听他父亲说过我省建国初期调查防治黑热病的情形。这张老照片的背后,曾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
在1960年以前,黑热病是种不得了的病。人一旦传染上黑热病,肝脾就会逐渐肿大,病人肚子鼓胀,全身皮肤发黑,消瘦而死。
1950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卫生防疫会议,血吸虫病、黑热病被列为重点防治对象。甘肃被确定为黑热病的重点流行地区之一。随后,甘肃省人民政府卫生厅立即组建了专业的防治队伍,开赴临夏、永靖、皋兰、天水各县以及平凉、泾川等主要流行病区,进行摸底调查。
我父亲他们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开始了黑热病的防治工作。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父亲发现情况大有变化,原先甘肃省卫生厅估计病人只有5000人,但经过实地摸底调查后,发现病人数量迅速增加,病区的范围也急剧扩大,初步估算全省的病人在3万人以上。
形势紧迫,1953年3月成立了甘肃省黑热病防治所,父亲担任所长。“黑防所”下设三个防治队兰州天水两个门诊,在秦安县郭嘉镇还设立了黑热病防治试验站。黑热病防治所的人员一度达到了78人,还配备了三台照相机,这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我能找到近百幅照片都要归功于这三台照相机。
至少救了三万人
寻访的过程非常缓慢,也非常艰难。从1955年到1993年,差不多过去了40年,其间,不仅发生过多次政治运动,而且有1960年困难时期的人口疏散,再加上甘肃省黑热病防治所早在1956年就撤销了,后来又多次发生机构变动。这些因素无疑给李林钟的寻访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尽管如此,他还是执著地寻访着当年的故事。
这些年只要听到线索,或者知道当年参与者的住址,李林钟就一定要赶过去,去看看究竟。李林钟的大部分业余时间,都花在整理父母留下的资料和寻访亲历者了。到2000年时,他的寻访初步告一段落。
李林钟说他父亲是个非常严厉的人,特别强调资料的完整性。“我寻访中不止一次听他的战友们回忆当时的情形,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父亲的质问:‘多少,就是多少!数据必须搞准确。’我今天能比较全面地搜集到上世纪50年代黑热病防治的资料,和父亲当年强调资料的完整性不无关系。
父亲他们早出晚归,工作进展很快。他们一方面治病救人,一方面将检出的病狗杀死深埋。同时,用可湿性的‘六六六’药剂,对所有的住室、柴窖、牲畜圈、居民院落进行喷洒,杀灭白蛉。
( 1954年——1955年甘肃黑热病防治所大型黑热病防治展览在兰州的兰园举行展出,这是展览会全体人员合影。此后,展览会在全省病区进行了巡回展出,留下了许多关于宣传展览的照片,这是最具意义的一幅珍贵照片。)
同时,也建立了县乡村三级防治网络,在兰州和天水两地开设了门诊,疫区县乡卫生院都设立治疗室。从父亲留下的资料来看,门诊接待的病人数量最高达到了近3万人。如果不是这次防治黑热病大行动,死亡人数至少会超过3万人,因为当时黑热病的死亡率高达98%以上,而且病人数量在不断增加中。到1955年他们的防治工作就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到1960年时,人民政府宣布甘肃基本消灭了黑热病。”
摩肩接踵看展览
李林钟从他父亲留下的资料中发现了一份材料,给寻访提供了重要线索。这份材料是“甘肃省防治黑热病工作展览”的工作总结的草稿。在李林钟家记者看到了这份材料,纸张已经有些发黄了,内容用蓝墨水竖行书写,字体潇洒秀丽。这份资料至今已有50多年了,原原本本地记录了1955年的那次展览。
说黑热病的防治,就不能不说1955年的“甘肃省防治黑热病工作展览”。这次展览先在秦安郭嘉镇举行,后来到秦安县城和天水举办,最后才到兰州举行。
兰州的展览在1955年2月24日到3月3日在“兰园”举办。这次展览在普及黑热病防治知识的同时,大力宣传爱国卫生运动。此外,还举行了反对使用核武器签名活动。展览中不仅有图片,还放映了科学育婴、讲究卫生预防中毒性痢疾、预防黑热病等科教片,在兰州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当时的情形可以用摩肩接踵来形容,市民们纷纷扶老携幼,像看庙会一样前来参观学习,有的人反复观看,顾不上回家吃饭,直到家人来叫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展览7天,参观的人数达到11355人次,观众的留言达到242条,这些留言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谢和热爱,对防病知识的需求和渴望。
李林钟父亲留下的底稿,不仅记述了展览的始末,更为重要的留下了当年防治黑热病的大量数据。最让李林钟兴奋的是,从这份材料中我发现了展览工作的参与者名单,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就在合影照片中。
老照片老故事
李林钟从小耳濡目染,听惯了“黑防”故事。翻看父母留下的老相册,过去的往事一幕幕从眼前展现,这些老照片诉说着当年的辉煌和火热的岁月。寻访中很多老同志回想起曾经战斗过的日日夜夜,都会心情激动不已,有说不完的话。老同志聚会为他们留下珍贵的瞬间。
寻访中李林钟找到了许多的老故事。有一张照片是两位老人簇拥着一面掉了色的锦旗,上书“医教有方”四个大字,落款是解放军第一军后勤部。这两位老同志一位叫董应昌,一位叫李伦光。他们都是50年代一起工作的老战友。他们簇拥的那面锦旗已经保存了近半个世纪了。
故事还得从头说起,兰州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后勤部卫生部需要一名教员为部队培训一批黑热病防治人员。省卫生厅决定派从事黑防工作多年,并有教学经验的董应昌先生担当此任,教学工作结束后部队首长为董先生赠送了这面锦旗。
几十年来董先生一直保存着这面旗,1999年的一天,适逢两位老人在家叙谈,我寻访到此,就留下了这张照片。如今两位老人都已过世,这张照片永远地记录了他们的音容笑貌。
李林钟认为甘肃黑热病防治所是一个值得大书一番的群体,他们为甘肃人民的健康和防疫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之所以要把这些讲出来,是为了让人们知道,在甘肃曾经有这样一种令人色变的传染病,更有这样一个群体在短短的几年就遏制住了令人色变的传染病。这也给今天的人们防控甲流增加信心。
王文元(兰州老王)原创作品。转发惠己利人!赞赏坚持动力!留言精神鼓励!
欢迎朋友们转发朋友圈
您的赞赏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