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苏步青是国际公认的几何学家,也是中国微分几何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他也是中国数学界最长寿的数学家。
苏步青曾长期在浙江大学和复旦大学供职,在高等教育讲坛上辛勤耕耘了七十余载,不但在微分几何领域独领风骚、著作等身,而且为中国培养出了大批的数学栋梁之材。
对于苏步青这个名字,即使是未曾涉足数学王国的人也都不会感到陌生,但对于青年一代来说,数学家苏步青的名字也许是陌生的。
苏步青(1902—2003)浙江平阳人,1902年9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平阳县腾蛟镇带溪村,但其一生却说闽南话,因为其祖辈是从福建同安迁徙至浙江平阳的。
苏步青父亲苏祖善初识文字,会一点书法,尽管以务农为业,但却有望子成龙之心,求算命先生给儿子取名“步青”,希望将来能够“平步青云而光宗耀祖”。
苏步青小的时候,曾经当过牧牛童,每次路过村里私塾门口时,都要驻足“偷听”,间接记住《三字经》、《百家姓》中的一些内容,父母见儿子对读书感兴趣,就节衣缩食,将他送入私塾读书。
在苏步青9岁那年,苏祖善挑上一担米当作学费,送儿子到平阳县城当了一名高小插班生,初到县城的苏步青眼界大开,对什么都感到好奇,由于听不太懂温州话,常遭到同学嘲笑和戏弄,学习并不用功,考试成绩落在全班之后,直到一个陈姓老师给他讲了牛顿用功学习的故事,苏步青才开始发奋读书,成绩很快跃升全班第一名。
1914年夏,苏步青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位于温州的浙江省立第十中学读书,当时这所学校是浙东南的最高学府,具有很高的声誉,第一名考进学校学生,可享受在校四年学费、膳费、杂费全免的待遇。
苏步青在这所新式学校里,国文课和历史课的成绩都非常好,深得任课老师的喜爱和器重,能够写得一手好文章,也能够熟读背诵贾谊的《过秦论》等古文名篇,历史老师甚至把一部《资治通鉴》借他阅读。
中学二年级的时候,苏步青开始接受了现代数学的启蒙,当时新来的数学老师杨霁朝曾在日本留学,受杨老师的影响,苏步青的兴趣爱好开始从文学方面转向数学方面,杨老师课堂语言生动,教学方法灵活,并不时辅以趣味数学竞赛,激起了苏步青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被引入数学王国的大门。
有一次,苏步青竟用20种不同的方法证明了一个几何定理,震惊了全校师生,爱惜人才的校长洪彦远勉励苏步青好好学习,将来送他去日本留学。
1919年7月,苏步青中学毕业时,给已经在北洋政府教育部任职的洪彦远校长写了一封信,提及出国留学的愿望,洪彦远很快回信并兑现当初的承诺,给苏步青汇了200银元资助他去日本留学。
1919年秋,17岁的苏步青东渡日本留学,他用洪彦远提供的资助金买了一张去日本的船票,剩余170元则要维持在日本的生活费用,他只能节衣缩食,每天只吃两餐饭,由于需要补习日语,苏步青无钱参加日语补习班,只好拜房东大娘为师,跟她一起去菜市场买菜,听她讲日本民间故事,经过刻苦的补习日语,苏步青于1920年初考入东京高等工业专科学校电机系学习。
1924年,苏步青又以第一名成绩考入位于仙台市的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师从著名几何学家洼田忠彦教授。
苏步青之所以选择报考这所门槛很高的学校,是因为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汇集了一批日本一流的数学家,而20年前,鲁迅曾在东北帝国大学医学部的前身——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读书。
苏步青在东北帝国大学读书期间,结识了来自浙江的老乡陈建功学长,陈建功年长苏步青9岁,1920至1923年曾在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学习,苏步青入校的时候,陈建功已经毕业回国,但1926年陈建功又考入东北帝国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
1929年,陈建功通过答辩取得在日本极为难得的理学博士学位,他也是在日本获得此殊荣的第一个外国学者。
陈建功和苏步青两位浙江同乡在东北帝国大学相识相知,并由此结下了一生的友谊,两人相约完成学业后报效祖国。
1927年,苏步青从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毕业,又免试升入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苏步青以坚强的意志刻苦攻读,相继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了几十篇仿射微分几何和射影微分几何方面的研究论文,被国际数学界称作“东方国度上升起的灿烂的数学明星”。
1931年3月,苏步青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东北帝国大学理学博士学位,他也是继陈建功之后获得该学位的第二个外国人。
1931年,苏步青携日籍妻子松本米子回到中国,松本米子是苏步青老师松本教授的女儿,二人在一次晚会上相识相知,米子的母亲对苏步青比较认可,认为苏步青是一个可托付之人,但松本教授虽然认可苏步青的才华,但将女儿嫁给一个外国人,却有些不舍,但苏步青与松本米子之间却感情甚笃,于1928年喜结连理。
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欲挽留苏步青留校任教,松本教授一家也希望苏步青留在日本工作,国立清华大学甚至出高薪聘苏步青到数学系任教,尽管当时清华大学数学系汇聚了熊庆来、郑桐荪、孙光远、杨武之等知名教授,具有一定名气,但苏步青还是履行与陈建功之约,应聘到国立浙江大学担任副教授,以自己的所学回报家乡的大学。
陈建功和苏步青这两位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的理学博士,成为浙江大学数学系的双子星座,在当时中国高等院校数学系中自成一派,因为当时各大学数学系教授大都毕业于欧美名校。
当时中国大学规模都不大,大多都不超过20个系,而每个系也仅有几名教师,浙江大学数学系也是如此,苏步青到校之时,数学系只有4个教师,10个学生,图书资料奇缺,实验设备全无。
苏步青与陈建功各开四门课程,外加辅导,改作业,编教材,搞科研,苏步青甚至曾利用暑假跑到日本去抄写文献资料。
1933年,苏步青晋升教授,陈建功主动让贤,极力向校长郭任远举荐苏步青担任数学系主任,并甘居幕后支持和辅佐苏步青的工作。
苏陈二人精心设计了一套现代化的教学计划,注重学生数学基础训练,对学生要求严格,开设坐标几何、级数概论等前沿课程。
他俩还强调阅读和讲解数学文献以及研究能力的训练,在大学学习阶段就设立了“微分几何和函数论研究课”,一人主持一个研究方向,参加研究课题的学生要定期报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阅读国外最新数学文献体会,互相质疑和答辩,把青年教师和高年级学生迅速推到世界数学的前沿。
1934年暑假,浙江大学数学系第一届毕业生方德植在苏步青的指导下,用英文完成了《定挠曲线的一个特征》毕业论文,对法国著名数学家达布的一个公式作了重要改进,这篇论文在国际期刊发表之后,国内外许多数学家都把这一研究成果写进了教科书。
1935年7月25日,“中国数学会”在铁道部交通大学上海本部图书馆举行成立大会,出席会议者有33人,数学会成立时设有董事会、理事会和评议会,其主要成员有:胡敦复、冯祖荀、周美权、姜立夫、熊庆来、陈建功、苏步青、江泽涵、钱宝宗、傅种孙等著名数学家,创办学术期刊《中国数学会学报》及普及性刊物《数学杂志》,胡敦复当选“中国数学会”董事会主席,苏步青则当选《中国数学会学报》主编。
浙江大学数学系经过苏步青、陈建功两位教授的精心规划和建设,教学和学术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在培养人才方面已经显示出雄厚的实力,国内青年学生中甚至流传“要学数学就要去浙大”的说法。
抗日战争爆发,浙江大学被迫西迁,校长竺可桢亲率近千名师生和眷属,携带2000多箱图书仪器,辗转浙、赣、湘、粤、桂、黔、闵等七省山水之间,行程2600多公里,先后更换了建德、吉安、泰和、宜山等校址,历时两年有余,最终于1940年1月在贵州遵义、湄潭落脚,坚持办学七年。
苏步青带领全家也随浙江大学西迁,一路颠沛流离,苏步青挑着担子,一头装着书籍和教案,一头放着年幼的孩子,而妻子松本米子则一手提着简单的衣物,一手牵着年纪稍大的孩子。
由于沿途路况不好,也为了躲避日机的轰炸,他们一家大部分时候都是徒步赶路,更加难堪的是沿途苛刻的盘查,松本米子是日本人,是敌对国家的人,每次经过哨卡,值班的军政人员总是要对苏步青一家进行审查和甄别,苏步青百般解释也无济于事,还是校长竺可桢索要了一张战区长官特别通行征,才免去了盘查时的波折和屈辱。
由于日本的侵略和占领,浙江大学遭到了严重的摧残,但浙江大学师生在竺可桢校长的领导下,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正常办学,坚持教学和科研,使浙江大学在抗日的烽火中不断成长壮大,地处穷乡僻壤的浙江大学,竟然产生了国际影响,甚至被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誉为“东方的剑桥”。
其中浙大数学系的贡献是最为突出的,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一些重要学术论文在国际上很有影响的杂志上发表,以苏步青为学术带头人的浙江大学微分几何学派开始形成。
苏步青的数学研究方向是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他的大部分研究工作都在这两个领域内,除此而外,他还致力于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和计算几何的研究。
苏步青以自己出色的数学研究成果和在国际数学界的影响力,于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而当选数学领域院士的只有5人,他们分别是姜立夫、许宝騄、陈省身、华罗庚和苏步青。
苏步青于1950年开始担任浙江大学教务长,协助校长马寅初主持教务工作,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苏步青被调到上海复旦大学,一年后,苏步青担任复旦大学教务长,协助陈望道校长主抓教学工作。
1955年,苏步青被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从1956年开始,苏步青担任复旦大学副校长,1958年,又主持创办了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并担任所长,1959年,苏步青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0年,已经78岁高龄的苏步青出任复旦大学校长,并且当了5年的校长,1983年3月开始出任复旦大学名誉校长。
苏步青的社会职务是当了第七、八两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这是一种极高的政治待遇,如果说复旦校长是副部级干部待遇,全国政协副主席则是副国级待遇,被列入国家领导人序列。
2003年3月17日,苏步青在上海病逝,享年100岁,他在这个世界上整整生活了一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