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中国文学史上的“冠军”——苏轼的故事您知道嘛?
文/星空
苏轼诞生于北宋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公元1037年1月8日),他和其父苏洵、其弟苏辙一道,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大文豪。宋代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巅峰,而位于这个巅峰之顶的就是苏轼。我们小时候都背过苏轼的诗词,我们都伴随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诗词句中长大,苏轼豁达不羁、放浪于世俗之外的诗词影响了我们所有人的青春岁月。小编这一段时间将着力用一篇篇文章来描写苏轼的方方面面,带大家走进苏轼,走进这个大文豪的世界。
在成都以南大约一百公里的四川省居山县里,有一处植物茂盛、鸟语花香的园林,这就是大文学家、书画家、学者苏轼的诞生地,后人在此将此地改造为三苏祠。三苏祠在漫长岁月中,也是历经坎坷。明代洪武年间,三苏祠在苏氏故宅上建成,但后来毁于战火。清朝康熙年间,当地官员重新修缮了三苏祠,后来在光绪年间又有多次扩大规模。民国年间,又因为战乱的原因,三苏祠被当作兵营马厩,没有人维护,逐渐被破坏。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多次修缮,三苏祠终于又恢复了本该有的样子。
三苏祠堂内有三苏父子的巨型彩色塑像,但可惜的是原作在文革的十年浩劫中被毁坏。1982年,三苏父子像被重新修复,其中苏询居中,右为苏轼,左为苏辙。在塑像的上方,挂有一位出自清代文人之手的“养气”二字的匾额。苏家父子三人一生都坦坦荡荡,不论是做人还是作文,就像先贤圣人孟子所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苏家能有如此成就,自然离不了苏老爷子的家庭教育的功绩。苏轼的祖父叫苏序,字仲先,年轻时不爱读书,也没做过官,但到了晚年却开始写起了诗,据说有上千首,只可惜没有流传下来。苏序性喜游侠,为人仗义,他总是竭力帮助族人。他甚至不惜卖掉自己的田产,在灾荒之年教济乡亲。他曾用米换谷,储存了三、四千石谷子,令人们不解。直到有一年闹了大饥荒,苏序便拿这些谷子救活了不少灾民。苏轼的性格有些随他爷爷,苏轼出生时苏序已经六十三岁了,苏序在苏轼十二岁时去世,苏轼小时候一直在他爷爷的陪伴下生活长大。苏轼对他的祖父印象很深,他常常和别人谈起他祖父的一些事情。通过下面这个故事可以明显地看出,苏轼继承了他爷爷的一些性格特征和优良品德。
有一次苏轼和母亲程氏读《汉书.范滂传》。东汉桓帝时,李膺、陈蕃等反对宦官擅权,宦官便以诽谤朝廷的罪名,杀害了李膺、范滂等人。范滂赴刑之前与母亲诀别时,宽慰母亲不要过分悲伤。但范母不但没有悲伤过度,反而为范滂敢于与宦官斗争,不畏牺牲的精神感到骄傲。苏轼看了之后向他母亲问道:我以后可以做范滂吗?苏轼的母亲高兴地回答道:你能做范滂,我也能做范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