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1.《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人生就像一只鸿雁,为了谋生,东奔西走,脚爪偶然落在泥雪上,留下的痕迹很快就会消失,不必为它过分伤感。比喻形象生动,富有哲理。“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既回应了弟弟在诗中的怀旧之情,又暗暗呼应了自己上文中的“雪泥鸿爪”之意,构思严谨奇妙。诗的末两句看似怀旧,其深意却在与弟共勉,记住过去的坎坷经历,珍惜现在,积极开拓未来,表达出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在任杭州通判期间,曾写过大量歌咏西湖景物的诗,此篇是最脍炙人口的一首。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如神来之笔,将西湖的“晴方好”和“雨亦奇”加以高度的凝炼。诗人的这一空灵之笔“遂成为西湖定评。”(陈衍《宋诗精华录》)从此,人们常以“西子湖”作为西湖的别称。王文诰在《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中称这首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名篇佳作。
4.《於潜僧绿筠轩》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5. 《戏赠张先》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6.《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微风吹过,送来花儿的阵阵幽香。明月像害羞般地蒙上了一层柔纱,丝竹歌管细细呜咽,空落落的秋千在随风轻荡。夜色深沉,美丽的主人已进人甜蜜的梦乡。多么怡人的春夜!难道不是“春霄一刻值千金”吗?
7.《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8.《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首诗表面上是在描写冬天景色,实际上却是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体,借物喻人,赞颂刘景文高尚的品格和节操。为了衬托橘树那“经冬犹绿林”,“自有岁寒心”的坚贞节操。诗人选择了夏之骄子荷花和秋之宠儿菊花先做铺垫。在“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之时,却正是“橙黄桔绿”,橘的高尚品格跃然纸上。前人曾将此诗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相提并论,认为“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其实,苏诗寓意远在韩诗之上。
9.《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富含哲理的山水诗,被称为有理趣。这首《题西林壁》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之作。此诗是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七年(108年)初游庐山后题于西林寺壁上的。庐山云雾缭绕,峰峦叠嶂,千回百转,诗人虽然从远、近、高、低等不同的方位横看、侧看,也很难看出庐山的全貌,只能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诗人从看山中得到启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形象地道出了生活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深刻哲理,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10.《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清脆的竹林飒飒作响,二三枝红艳艳的桃花迎风绽放。春水回暖的江面上,戏耍的鸭子最先感知春天的到来。葱葱的蒌蒿长满岸旁,河边的芦笋刚冒出嫩芽,鲜肥的河豚时时跃出水面。一句“春江水暧鸭先知”道出了多少画面外的人生哲理。今天,虽然惠崇的画早已失传,而苏轼的这首题画诗却单独流传,读之使人如见惠崇之画。纪晓岗评此诗说:“此是名篇,兴象实为深妙。”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我的头条号“文史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