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原创: 明月清风论史谈经 2018-10-16
苏轼,(公元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阴历是1036年12月19日-1101年7月28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人(今四川眉山),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
苏轼于1036年12月19日生于眉州眉山。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也是很有才华,只是志趣不在于仕。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
1054年18岁时苏轼娶王弗为妻。
1056年(嘉祐元年),虚岁21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1057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21岁的苏轼和苏辙一同考中进士,一个月后母亲去世,苏轼回眉州为母亲守孝2年3个月。服孝期满1059年,苏洵全家搬到了京都开封居住,此时苏轼23岁。
1060年夏天,24岁的苏轼,被授予河南府福昌县主簿的官职。福昌县主簿,属从九品。一个县在知县(县的最高长官)之下,设主管民政的县丞、典领文书的主簿和主管军事治安的县尉。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县的政府秘书长的职位。虽然苏轼没有赴任,但这却是他一生中名义上被授予的第一个官职。
1061年(嘉祐六年),25岁的苏轼应中制科考试,举“贤良方正能言极谏”科, “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宋朝一共只有两人是第三等,第一等和第二等常年空缺。
苏轼因此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凤翔是一个地级市,古代称州府。凤翔判官,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宝鸡市政府办公厅主任。苏轼在那干满了3年,然后回京交差。这是1064年末,此时仁宗驾崩,英宗即位。宋英宗早就听父亲仁宗和众人说苏轼才华横溢,要破格任命苏轼为翰林,为自己制诏,也就是草拟各种最重要政策的圣旨,就相当于现在的中央书记处书记之职,副国级,政治局委员级别。这时候苏轼才28岁。宋朝官员一共分9级,翰林是3级,3品大员,宰相是2品,一品从来都是空缺。4品是中书舍人,太守是4品。所以可见皇帝是多么的爱苏轼。
但是宰相韩琦反对,认为太年轻就授予这么重要的职位不妥,需要历练。最后皇帝同意让苏轼去史馆任职,史馆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历史档案馆和故宫博物院,苏轼借此机会,在宫中看了大量的珍贵典籍和名人字画。
1065年,29岁的苏轼妻子王弗去世,这个妻子和苏轼感情深厚,苏轼后来为其写了他那首名篇《江城子》,1066年,30岁的苏轼父亲去世,苏轼为其服丧2年3个月。服丧结束后1068年,32岁的苏轼娶了王弗的堂妹王闰之为妻。这个老婆也特别好,照顾王弗的孩子如同己出,其实想想也是,本来就是姑侄关系能不好吗?1069年,33岁的苏轼返京后继续干他的史馆之职。2年后,1071年,苏轼任奏院监官,干了半年。申请离京任地方官以便远离中央权力斗争。
苏轼离京的原因是因为在苏轼这几年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仁宗驾崩,英宗做了3年皇帝就去世,宋神宗即位,他任用王安石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以及司马光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服丧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又因其爱惜百姓,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从此,苏轼终其一生都陷入了王安石等变法派派系斗争的桎梏之中。
1071年,35岁的苏轼任杭州通判,在杭州待了三年,通判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杭州市监察委主任外加杭州市副市长。任满后,38岁被调往密州(今山东诸城)干密州知州,也就是所谓的太守,地级市的一把手。2年后,41岁又去徐州干徐州太守,2年后43岁又去湖州干湖州太守。宋朝一共大概200多个州府,所以太守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中等大小的地级市,大概对应历史上济南、潍坊这样的市长。苏轼任职期间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湖州太守刚干了3月,阴历1079年8月,苏轼因为乌台诗案锒铛入狱。这是苏轼生平遇到的第一祸事。当时苏轼因为才华横溢,写了大量的文章、诗词,由于个性比较自由,顾忌较少,诗词中用词比较丰富,因此被他的对头李定等人,从他的诗句中找出个别词句,进行扭曲引申和曲解,说苏轼讽刺新法,对皇帝恶语讥讽。所以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法,网织“文字毁谤君相”的网罗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再加上老太后也就是宋仁宗的皇后力保,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1079年12月苏轼出狱,出狱以后,44岁的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在荒僻的黄州居住了4年。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乌台诗案一案已看透世事,对人生的看法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轼到任后,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记承天寺夜游》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苏轼还在闲暇时间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并给自己起名“东坡居士”,苏东坡由此而来,在这期间,苏轼的妾朝云还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叫遁儿,并写下了“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的诗句,可惜遁儿后来夭折了。苏轼在黄州创造了“东坡肉”、“东坡汤”等很多新鲜事物,思想开始从儒家而涉猎道家、佛家,文学作品的深度和内涵大幅提升。
1084年元丰七年,宋神宗觉得也惩罚的差不多了,想把苏轼重新调回京城干史馆,结果周围的奸佞大臣不同意,最后皇帝只好把苏轼从黄州,调到汝州上任,虽然不是去当什么官,但因为汝州离京城近,生活不像黄州那般清苦,所以对苏轼是有利的,苏轼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正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1085年3月5日年神宗驾崩。此时的苏轼49岁。
神宗死后,年幼的哲宗即位,英宗的皇后高太后听政,高太后是一个明事理的好太后,将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打压,司马光等老臣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也被启用,任命为登州太守(今山东蓬莱)。四个月后,苏轼还没在登州住上几天,就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1086年,备受太后赏识的苏轼被升为翰林学士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书的秘书,三品),知礼部贡举。此时的苏轼50岁。他在这个位置上干了2年半,为皇帝写了800多篇诏书,很多都是大作。
但是随后,苏轼看到新兴势力结党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认为其旧党与所谓新党“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旧党的极力反对,加上苏轼的弟弟苏辙等人被外界认为是蜀党,势力日大,引起了朔党、洛党的注意,(苏辙后来干到了宰相级别),于是处于风头浪尖的苏轼又遭到了朔党洛党等旧党的集体诬告陷害。(就是反对王安石的人又开始反对苏轼。)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所有人都结党来内斗,只有他不结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1089年,53岁的苏轼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回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工程,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1091年(元祐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任吏部尚书,也就是中组部部长,他干了7个月。又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颍州。任颍州太守,1092年任扬州太守,9月,又先后任兵部尚书和礼部尚书等职,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和文化部部长,一直到1093年8月妻子王闰之去世,9月高太后去世。
太后去世后,哲宗执政,哲宗信任新党,新党再度执政,哲宗不待见苏轼,让他外放任定州太守,河北军区司令。定州是现在的河北保定。苏轼外放时与皇帝辞行,哲宗不见,此时的苏轼就知道自己的危险即将来临。
很快1094年4月,章惇拜相,章惇是苏轼的死敌,二人年轻时是好朋友,后来章惇一直想整死苏轼。章惇也是宋朝后来灭亡的一个始作俑者,是汉族的一个大罪人,我们只知道蔡京、高俅坏,岂不知章惇更甚之,章惇组织人弹劾苏轼,罪名无非是“毁谤先王”,说的是他干了一些不按宋神宗意志行事的事,可是实际上苏轼都是执行的高太后的旨意,而且都是对国家有利的。
1094年6月,苏轼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然后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任惠州建昌军司马,在惠州住到1097年4月。1097年4月,苏轼又被再贬至更远的儋州(昌化军,今海南省儋州市)。在那待了3年,一直到1100年。
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苏轼也是被放逐到广东高山大庾岭以南的第一人。因为当时的海南和惠州,蛮夷之地,有疾病瘟疫没有中药,只有当地土人的愚昧原始的治疗方法,汉人过去后,很容易水土不服而死,跟随苏轼去的妻子家人,就有因瘟疫去世的,比如朝云。
这里要着重说一下苏轼的妾王朝云,朝云在苏轼被贬惠州的时候一直陪在苏轼左右,最后得疟疾而去世。朝云是杭州姑娘,秦观说朝云美如春园,目似晨曦。她到惠州时才31岁,而苏轼57岁,朝云最聪明,和苏轼最能精神相通,活泼可爱,苏轼称其为“天女维摩”,纯洁不染的意思。有一个著名典故,苏轼的一肚子不合时宜,就是朝云说的。朝云是佛教徒,死后墓旁有巨大的足迹,甚为神奇。苏轼的三个老婆都很好,第一个王弗,大家闺秀,年轻貌美,是苏轼的贤内助,在人情世故方面是苏轼的老师和定海神针。所以苏轼和王弗感情至深,这个从那首“十年生死两茫茫”的词里就可以看出来。第二个妻子王闰之,对苏轼崇拜有加,温柔贤惠,陪着苏轼经历风雨,和苏轼在黄州耕地酿酒,毫无怨言,待三个孩子都如同己出,苏轼很感激她,死后和王闰之同葬。
1095年7月,朝云得了一种瘟疫,不治而辞世,死时34岁,现在推测可能是得的疟疾。苏轼此时只有小儿子苏过在身边陪伴了,第二年才把长子苏迈以及家眷都搬来惠州居住。同住的除了2儿子,儿媳,还有3个孙子。二儿子苏迨仍留在南方宜兴,苏迨才华最好,苏轼希望他安心考取功名。
苏轼说海南岛,“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到了冬天甚至一点食物都没有,苏轼又开始煮青菜来维持温饱,甚至煮苍耳为食,生活甚为清苦。只是苏轼仍然不死,让章惇大失所望。
1100年正月,哲宗去世,这个宋朝的昏君终于去了,享年才24岁。他没有儿子,所以他弟弟宋徽宗即位,宋徽宗也是一个倒霉蛋,他接过来的国家已经满目疮痍,行将就木,气数已尽了,他能有什么办法,他还是任用哲宗的那帮佞臣,什么蔡京、高俅等,政策上还是和哲宗保持一致,支持王安石变法。国家在他手里26年然后灭亡。仁宗、英宗时期的好大臣,像司马光、欧阳修、范仲淹、范纯仁、吕公著、苏轼等等,都已经被哲宗、神宗给干掉了,朝堂之上只剩了一片奸佞小人,朝廷已经无可救药了。
虽然徽宗即位,对苏轼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因为哲宗新丧,朝廷暂时由神宗的皇后,也就是新太后摄政,新太后是个好人。从1100年4月开始,太后将元祐党籍案里的所有元老一律赦罪,苏轼也随之告别了儋州流放的生活。1100年7月,徽宗即位,调苏轼为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1101年(元符三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一路坎坷,走了将近一年,于1101年6月15日回到常州他的家中,老百姓夹道欢迎万劫归来的苏轼。苏轼随即向皇帝请求退休归隐。皇帝同意。
8月24日苏轼(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死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五岁,御赐谥号文忠(公)。
-----完-------- 2018.10.15日于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