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苏轼《归安丘园帖》,未署年度,纸本,纵25.6厘米,横31.1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其文为:
轼启:前日少致区区,重烦诲答,且审台侯康胜,感慰兼极。归安丘园,早岁共有此意,公独先获其渐,岂胜企羨。但恐世缘已深,未知果脱否耳。无缘一见,少道宿昔为恨。人还,布谢不宣。轼顿首再拜,子厚宫使正议兄执事。十二月廿七日。
区区:少、小。康胜:健康吉安。丘园:丘墟、园圃。归安丘园指归家隐居。渐:开始。宿昔:早晚,表时间短暂。恨:后悔、遗憾。
大意为苏轼陈述:前日少致小意思,并再次烦请教诲,且知台侯健康吉安,非常感激欣慰,说到归隐丘园,我也早有此意,公独先行一步,真是让我不胜羡慕。但恐我涉世已深,不知还能不能脱身。你我无缘一见,不要说早晚引为憾事了。人已经回去,道谢了,不多谈。
全文词意切,用笔流畅自如,已经脱去二王家法,自成一格,当为苏字成熟之作。其章法虽出自二王,但已臻自由之境地、若春柳重落,和风飘逸,真苏字中精熟之作。
所谓精熟,指的是章法流畅自然;笔笔点画精美,意到笔到;个字结构美观大方,符合汉字结构规律,书写起来,一气呵成,没有半点迟疑之处。清・刘熙载说:“书家同一尚熟,而熟有精粗深浅之别,唯能用生为熟,熟乃可貴,自世以轻俗滑易当之,而真熟亡矣。”以此标准来分析,苏字此幅当为真熟。
首先,此幅用笔自然流畅,点画精到,用笔在迟涩的基础上而能做到纯熟,实为用生为熟,所以可贵。其次,此幅熟而不轻佻,熟而不滑易,也当为真熟。
通观此帖,字字结体稳妥,笔笔有根有据,就是在生的基础上达到的熟;在章法上行行贯气流畅,不是真熟难以达到如此境地。细察每个字,如“诲容”之“容”字,“此意”之“意”字,“其渐”之“渐”字。“企羨”之“羡慕”字,“为恨”之“恨”字等,说它们精熟得完美,亦不为过。
此幅虽未署书写年度,但观之如此熟练精到,当为苏轼中年之作。为什么说此幅已脱去二王家法自成一格呢?首先,以笔法论,大王内小王外拓,而苏轼此幅已经不是有意于内内擫或外拓了。其但尽个人笔法而已。颜真卿的藏锋、顿笔与二王的优美流畅的特点已经结合得相当完美,不但脱去二王藩篱,也不受颜体桎梏了。
其次,以结字论,二王结字缜密,颜书结字疏朗,特色各呈,而苏字的结体兼收二王及颜真卿的特点,以貌似缜密而笔意疏朗为指归。这种人所能企及学王者难于疏朗,学者难于缜密。要摆脱二者,不自成一格,难出师门。(叶效原)
【《归安丘园》帖考】
《归安丘园帖》又名《致于厚宫使正议尺牍》。
子厚:章惇字子厚。嘉佑中,东坡签判凤翔,结谊章惇,延续几十年。元丰初“乌台诗案”,章惇虽为新党,仍极力营救东坡。当然,元祐初,章惇被逐,特别与苏辙结怨,以至绍圣中多方迫害苏轼兄弟,东坡均宽僳处之。到元符末,建中靖国初,章惇再度被窜逐海南,东坡亦善待其子章致平(参见本集卷五五《与章致平二首》)。此信则在元祐初章惇因新党失势,被贬斥汝州之际所作。
考《续资治通监长编·哲宗元祐元年十一月》:“(戊寅)正议大大,知汝州章惇提举洞霄宫,从所乞也。(注)……吕公着言:“惇父老,居苏州。今惇留汝州。上方以孝治天下,岂可使大臣失晨昏之养。”遂从惇请。此据《丁未录》。”又,《哲宗元祐三年二月》:“癸巳,……正议大大,提举洞霄宫章惇充资政殿学士。既而,给事中赵君锡论驳,仍罢所复,(蔡)确知邓州,惇知越州。”据此,可见东坡此札乃在元祐元年十一月章惇被贬汝州初的十二月所作,札中“宫使正议”云云,正合章惇此时新任职街。“归安丘园”云云,乃在宽慰章惇将赴江湖之镶。考东坡历年多有“丘园”之想,而倦于反复无常的政争。当然,他也是知道章惇的为人和性格的,称他为“能杀人”(参见《宋人轶事汇编.高斋漫录》)的奋励之士,故帖中云:“但恐世缘已深,未知果脱否尔?”果然,其后章惇复起,操持权柄,官至宰辅。可谓东坡知人。
参考:《宋史》、《续资治通监长编》、《苏轼文集》卷五五、《宋人轶事汇编》。(本节源于网络,有删减。)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于四川)人。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其书法从“二 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他讲自己书法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 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他讲他的书法艺术创作过程时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他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用传统技法去进行书法艺术创造,在书法艺术创造中去丰富和发展传统技法,不是简单机械的去模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