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静读资治通鉴-65
苏秦说魏王曰:“大王之地方千里,地名虽小,然而田舍庐庑(wǔ)之数,曾无所刍(chú)牧。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绝,轰轰殷殷,若有三军之众。臣窃量大王之国不下楚。今窃闻大王卒,武士二十万,苍头二十万,奋击二十万,厮徒十万,车六百乘,骑五千匹,乃听于群臣之说,而欲臣事秦!故敝邑赵王使臣效愚计,奉明约,在大王之诏诏之。”魏王听之。
译《鉴》
说服了韩国后,苏秦又北上魏国,游说魏王,他说:
“大王的领地方圆千里,虽说不算很大,但农田、房舍非常稠密,以致连割草放牧的空地都没有多少。众多人口、车辆、马匹,日夜穿行于道路,熙熙攘攘,发出的声响,有三军部队的气势。我私下估计,魏国的综合国力不亚于楚国。我听说,大王的军队中,有二十万武士、二十万苍头军、二十万敢特战队、十万杂役之徒、六百辆战车、五千匹战马,实力如此之强,却听从群臣的偏见,竟打算顺从臣服于秦国!
所以,我们赵王派我向您进献浅薄的合纵谋略,奉上具体的盟约,请大王决断和批示。”
魏王同意了苏秦的建议。
苏秦说齐王曰:“齐四塞之国,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粟(sù)如丘山。三军之良,五家之兵,进如锋矢,战如雷霆,解如风雨,即有军役,未尝倍泰山、绝清河、涉渤海者也。临淄(zī)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不下户三男子,不待发于远县,而临淄之卒固已二十一万矣。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斗鸡、走狗、六博、蹋鞠(jū)。临淄之涂,车毂(ɡǔ)击,人肩摩,连衽(rèn)成帷(wéi),挥汗成雨。夫韩、魏之所以重畏秦者,为与秦接境壤也。兵出而相当,不十日而战,胜存亡之机决矣。韩、魏战而胜秦,则兵半折,四境不守;战而不胜,则国已危亡随其后;是故韩、魏之所以重与秦战而轻为之臣也。今秦之攻齐则不然,倍韩、魏之地,过卫阳晋之道,经乎亢(kàng)父之险,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比行,百人守险,千人不敢过也。秦虽欲深入则狼顾,恐韩、魏之议其后也,是故恫(dòng)疑、虚喝、骄矜(jīn)而不敢进,则秦之不能害齐亦明矣。夫不深料秦之无奈齐何,而欲西面而事之,是群臣之计过也。今无臣事秦之名而有强国之实,臣是故愿大王少留意计之!”齐王许之。
译《鉴》
随后,苏秦往东来到齐国,他对齐王说:
“齐国四周都是要塞,土地广阔达二千余里,军队精良,有几十万披甲的士兵,粮食充足,兵源众多,百姓富裕,人口稠密。
韩、魏两国之所以非常害怕秦国,是因为它们与秦国接壤。一旦发生战事,不出十日,就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韩国、魏国和秦国交战,就算战胜了,自身也会损失过半,以致边境难守;如果败给秦国,那么国家就将濒临危亡。所以,对于和秦国交战,韩、魏国两国一向十分慎重,往往很轻易就臣服于秦国。
但是,秦国要想攻打齐国,情况就不一样了,它必须背靠韩、魏两国,途径卫国阳晋的道路,再经过亢父的险隘,这些地方,战车、骑兵难以并行,只要有一百人扼守险要之处,就算有一千人也不敢通过。秦军若想纵兵深入齐国,就不得不顾忌和防范韩、魏两国侵扰其后方,所以它实际上是有所恐惧疑虑的,很多时候只是虚张声势,并不敢冒然攻齐,秦国明摆着伤害不了齐国。
秦国对齐国无可奈何,这一点,你们不深入分析评估,竟想向它俯首称臣,这是齐国谋臣们的失策啊!如果现在加入合纵大计,齐国既不必背负屈服于秦的卑名,又能保持强国的实力,因此,我希望大王您能稍加留意,考虑一下这件事!”
齐王应允了苏秦的建议。
乃西南说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强国也,地方六千馀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秦之所害莫如楚,楚强则秦弱,秦强则楚弱,其势不两立。故为大王计,莫如从亲以孤秦。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诏;委社稷(jì),奉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故从亲则诸侯割地以事楚,衡合则楚割地以事秦,此两策者相去远矣,大王何居焉?”楚王亦许之。于是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北报赵,车骑辎重拟于王者。
译《鉴》
最后,苏秦往西南来到了楚国,他劝楚威王道:
“楚国,是天下的强国,领土方圆六千余里,甲士百万,战车千辆,战马万匹,存粮可支撑十年,这是称霸天下的资本啊!
秦国的心腹之患,莫过于楚国,楚国强则秦国弱,秦国强则楚国弱,二者势不两立。为大王谋划,不如联合各国以孤立秦国。
我可以请崤山以东的各诸侯国每个季节都向您进献礼品,接受大王英明的号令,再让各国把社稷宗庙托付给您,练兵整军,只等您的调动使用。由此一来,合纵结盟,则各国将割地以归附楚国,实行连横,则楚国要割地去归附秦国,这两种策略相差太远,大王您将采取哪一种呢?”
楚王也答应了苏秦的劝说。
于是,苏秦成为六国合纵联盟的首长,兼任六国的国相。他向北返回赵国以复命时,车马随从之众,堪比君王。
品《鉴》
1
苏秦此前已先后说服了燕、赵、韩三国。到了魏国,他又是一番夸赞加激将,魏国一看南北接壤的两国都已加入合纵,如果自己不参加,肯定会面临被孤立的局面,于是也答应了苏秦。
2
拿下了燕、赵、韩、魏,苏秦又赶到最东边的齐国。
在齐王面前,苏秦先是例行吹捧了齐国国力,接着分析韩、魏两国对齐国的屏障作用,指出秦国无力攻齐,最后用激将法说服了齐国与各国合纵抗秦。
3
逐一说服燕、赵、韩、魏、齐五国后,苏秦到了最南端的楚国,在楚威王面前,他先夸赞楚国的强大,再指出秦、楚势不两立,最后抛出利益诱惑,让楚威王觉得,合纵好处多多、连横弊端重重。
4
说服下楚国后,苏秦这趟差算是出完了,累是累了点,但他最终不负所学、得偿所愿,成为六国国相,风光无限。
5
总结苏秦合纵,有几点体会:
(1)爱听好话、厌恶损失、不甘下流,是人的天性。所以苏秦每到一个诸侯国,都用吹捧按摩人心,用激将促成合约。
(2)苏秦是鬼谷子的学生,善于揣摩,正是根据各国的实际需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他才得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逐一签下了六份合纵条约。
(3)“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从苏秦的游说中可以看出,他对六国的山川地理、军事实力、经济条件,如数家珍,正因为有事先扎实的调查研究,他才得以从地缘政治的角度从容分析各国的需求点、焦虑点和兴奋点。
切己体察·对境炼心
面对他人夸赞时,你能站在“自我”之上,去冷静地察觉那个感觉良好的“自我”吗?
知道自己的天性,察觉自己的天性,掌控自己的天性,是条漫长的修行路!
这是静读资治通鉴的第65篇学习笔记。欢迎关注公众號“静读资治通鉴”,一起品读经典,对境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