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之十八):熊廷弼一案具备了两个重要的条件,被魏忠贤用来炮制一件大冤案
熊廷弼(之十九)
同案受到牵连的还有左佥都御史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
实际上,左光斗对熊廷弼的评价比较一般。熊廷弼复出时,左光斗就很怀疑他的能力,认为他虽然有才干,但缺乏肚量,过去以之守辽有余,如今以之复辽不足。这样的评价是相当恰当的。
政治上,左光斗与杨涟的立场相近,都反对魏忠贤的阉党,他曾经草拟疏文,准备弹劾魏忠贤等人。魏忠贤先下手为强,也把左光斗的名字加入到汪文言一案当中,诬他贪赃两万两银子,施以严刑,逼他交出赃款。在杨涟屈死的同一天,左光斗也死在狱中,终年五十一岁。
同一天死在牢狱中的还有魏大中,罪名也和杨涟、左光斗一样,但是受贿的数量少了一些,只有三千两银子。
魏大中,字孔时,嘉善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工科给事中,是东林党的积极分子,平时树敌比较多。入狱以后,魏大中吃了许多苦头,被打得血肉狼籍。死了许多天之后,家人才得到消息,尸体已经烂得一塌糊涂,难以辨认了。
极有讽刺意味的一点是:当初熊廷弼被判死罪,却迟迟没有行刑,许多大臣为他求情,魏大中却坚决反对。到头来魏大中自己反而陷入牢狱,罪名竟然是接受熊廷弼的贿赂。
同样罪名被打死还有礼科给事中周朝瑞、御史袁化中,另一位礼部郎中顾大章在狱中自尽。
杨涟等人都属于东林党,而东林党中的许多人比如大学士叶向高等人,并不同情熊廷弼。熊廷弼在政治上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
《酌中志》中的“正监蒙难纪略》一节提到,熊廷弼与大太监王安走得比较近,而王安在同魏忠贤的斗争中落败:“经略熊廷弼再起赴辽,雅敬重监(王安),及都宪邹元标等,后闻监亡,咸为之流涕悼惜也。”
(明熹宗)
熊廷弼孤立无援,被处死只是时间问题,最后的命令要由皇帝来确定。据说,直接导至熊廷弼被处死的是一本书坊里出售的通俗读物《辽东传》。晚明时期,市面上出现一种时事小说,用演义小说的形式,描述刚刚的军政大事,比如描写毛文龙的《辽海丹忠录》。《辽东传》就是这一类的通俗小说。
《三垣笔记》中说,是丁绍轼把《辽东传》献给明熹宗、并用它陷害熊廷弼。《酌中志》中却有另一种说法,在明熹宗面前陷害熊廷弼的不是丁绍轼,而是大学士冯铨。因为《辽东传》的四十八回中有一节《冯布政父子奔逃》,写到了冯布、冯铨父子的狼狈形象,让冯铨异常痛恨。于是趁着讲筵的机会,拿出《辽东传》给明熹宗,说此书是熊廷弼所作,熊廷弼想以此书为自己洗清罪责。
明熹宗闻言大怒,下令处死狱中的熊廷弼。
《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天启五年八月二十八日五鼓时分,皇帝的驾帖送到牢中。主事张时雍命令狱官把熊廷弼骗出来。熊廷弼知道大限已到,仔细梳洗一番,说:“我大臣也,必当拜旨,岂得草草!”
张时雍说:“芝岗兄失陷封疆,应得一死,尚何言?”又看到熊廷弼胸前挂着一只小袋,问里面装了什么东西。
熊廷弼说:“给圣上的谢恩疏。”
张时雍说:“兄没读过《李斯传》吗?囚犯不能给皇帝上书。”
熊廷弼盯着张时雍看了半晌,慢慢说:“这是赵高说的话。”
《三垣笔记》中的描述更让人扼腕:熊廷弼被押到刑场时,挺立不跪,刽子手只把刀砍进脖子的一半,然后慢慢切割,硬生生把熊廷弼的头割下来。
●未完待续
于左 撰 人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