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一部《水浒传》,揭示多少人性善恶。单从从梁山招安、启程汴京的过程,看出宋江的权谋智慧:小事尽善尽美,大事愚蠢如猪。不是宋江有多坏,而是心力交瘁,智慧不足以驾驭梁山命运。
宋江将梁山命运押在宿元景一人身上,注定被四大奸佞吊打的命运。
太尉宿元景是北宋继包文正之后少有的忠良,一直庇护梁山好汉,对梁山好汉来说,成于斯人败于斯人。梁山取华州,就是利用宿元景的身份,打开华州的大门,杀了贺太守,救出了鲁智深、史进,宋江第一次将梁山盼望朝廷招安的想法上达天庭。
朝廷第一次派陈太尉上梁山招安,被李逵、三阮和鲁智深、武松搅闹,没有成功,导致了两赢童贯、三败高俅,这才引起宋徽宗的真正重视,第二次派太尉宿元景上山,诏书措辞很是诚恳,但宋江一再探宿太尉的口风:朝廷是否诚心、不会是先招后灭吧。
第八十二回,且看宋江如何试探宿元景的:
一是对宿元景的联络人太守张叔夜百般讨好,备好茶饭,以金银相送,但都被一一谢绝,宋江心神不安;
二是精心准备迎接圣旨,派心腹下山,到济州迎接宿元景上山;
三是从济州到梁山,每十里安排迎接点,搭棚结彩,一路跪迎,排场隆重,姿态极低;
四是梁山水旱两路设六关,礼乐不断,夹道欢迎,一直到聚义大厅;
五是满嘴巴结之词,既是讨好,又是拍马,也是试探。
宿元景上山与宋江见面,宋江跪迎,给给宿元景戴了一顶高帽子:在华岳第一次和宿太尉见面,多亏太尉在皇帝面前美言,梁山好汉才得以重见天日,刻骨铭心,不敢有忘。
宿元景宣诏完毕打算离开,宋江对宿元景的称呼由“台尊”变成“恩相”, 再三挽留宿元景留宿梁山,和弟兄们一醉方休。次日清早,宋江以大盘珠宝相送宿太尉,太尉手下跟班都人人有份,宋江亲自相送三十里,还不放心地请求宿元景:恩相此去,一定在天子面前多多美言。
宿元景见宋江心里不踏实,给了一个定心丸:头领若不放心,离开山寨赴朝廷报道时,可先给我宿元景通个信,我亲自带众好汉去见天子。宋江这才放下心来,将捣毁山寨、散尽钱财、一心回归王化的打算和盘托出。
从接待宿太尉的整个过程和言语看出,宋江可谓殚精竭虑,费尽心思,用心良苦,在具体细节的考虑和安排上尽善尽美,毫不含糊。
宋江对待宿元景精诚所至,唯一忘了梁山最大的敌人是四大奸佞。
宿元景是诚信对待梁山吗?否,他只是尽了一个臣子的本分,在个人前途上,招安梁山只是完成一项皇命,仅此而已。
作为梁山的统领,宋江将108人的命运押在官场老油条宿元景一人身上,如同将鸡蛋装进一个大篮子里,篮子倾覆,满盘皆输。熟不知,梁山的死对头是蔡童高杨四大奸佞,宿元景的势力在这四人面前弱不禁风。
招安前的梁山宋江百战百胜,所向无敌,难道招安后的宋江连这个局势都看不清吗?狗头军师吴用难道也傻了不成?
果不其然,梁山招安后,四大奸佞密谋了一整套弄死梁山好汉的计划,宿元景果不其然选择自保,明面上是帮宋江说好话,请求宋徽宗不要加害宋江等梁山好汉,让梁山兵马去平北辽、征剿田虎、王庆、方腊,将梁山好汉推向火坑,正中了高俅一伙的下怀。
试想,如果梁山招安后,高俅一伙向梁山好汉直接下手,必定是引发汴梁的大地震,108条好汉非来个中心开花不可,就说是杀出重围,落个只剩27人的破败光景,高俅一伙必定不会善终,擒贼擒王的道理,梁山好汉那个不知道!
梁山招安的败笔,绝不是宋江所愿,宋江小事清楚、大事糊涂,智慧不足的心性,是梁山悲剧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