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宿甘露寺僧舍》
北宋·曾公亮(999—1078)
枕中云气千峰近,
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
开窗放入大江来。
简析:曾公亮(公元999——1078),字明仲,福建晋江人,宋仁宗天圣二年进士,曾任历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封鲁国公,是北宋中期的显宦。于军事颇有研究,曾与端明殿学士丁度合编《武经总要》,《武经总要》四十卷,是中国古代研究军事科学的一部百科全书。曾公亮虽然身居显宦,然其文学修养甚高,其诗词洒脱飘逸,文采斐然。这首《宿甘露僧舍》为曾公亮游览北固山甘露寺时所作,北固山在江苏扬州镇江,其位置形势险要,风景绝佳。相传三国时,刘备招亲故事就发生在甘露寺,可见其为千年古刹,名闻遐迩。甘露寺北固山所在位置又称京口,北宋王安石有诗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情意绵长,令人心意惆怅。北宋著名抗金词人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楼咏怀》中写到:"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也将甘露寺雄峙大江之滨,气势雄浑壮阔的景色,写得情景并茂。可见北固山甘露寺,历来是诗人墨客抒发情怀,感慨世事的极佳场所。这首诗的前两局"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以云气飘渺写千峰近在咫尺,极言北固山之高;以床底松声写万壑松涛,极言松涛之近。诗人所居之地,临山近松,如在云天之上,自然风景绝佳,更有无限禅机妙理,而脚下长江银浪排天,雄浑壮阔,顺手推窗,即可见江流滚滚而来。末一句"放入"二字,实为点睛之笔,盘活了全诗,起到了提纲掣领的作用,把全诗的意境推向了高潮,不愧为大手笔也。
画评:这幅作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浅绛细笔山水作品《春溪行舟图》,笔墨清丽流畅,有王翚笔意。画家虽然使用中锋细笔入画,然意趣流畅,皴擦点染无不到位。近山陡峭,山道崎岖,房舍错落,山桃争艳,江流曲折无垠,远山奇峰突兀,重峦叠嶂,蕴含着无限的意境。山水画之妙,贵在神韵,中国传统绘画对此有着严格的要求。唐·王维在《山水论》中曾说:"山头不得一样,树头不得一般。山借树而为衣,树借山而为骨。树不可繁,要见山水之秀丽;山不可乱,需显树之精神。"在中国传统画中,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设置,都有其相互映衬,相互呼应之势。因此不论画幅大小,画家对山石树木的设置布局,增减去补,都极为慎重,以使画面气韵生动精妙传神。好的作品,虽品读数遍,而仍觉韵味无穷尽也。这就是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魅力所在。这幅作品从笔墨特点和艺术风格分析,十分接近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山水画大家赵不仁先生的画风。赵先生早年师从张大千、齐白石,对张派山水情有独钟,后来又向吴镜汀、陈师曾求学问艺。其艺术风格,包含了诸家的特点,因为七十年代外贸作画的特殊要求,其作品表现的更为传统一些,点化精妙,古意盎然,皆在情理之中。
画家介绍:赵不仁(1908—1986)曾拜张大千、齐白石为师,后又从吴镜汀、陈师曾先生处获益良多,形成了自己苍蔚古淡,清新俊逸的画风。赵先生为人正直,风骨铮然,不善交游,然而于书法绘画极为认真刻苦,在北京画坛声誉甚高。
发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外贸名家画作,重大意义何在?
https://www.toutiao.com/i6712724683311022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