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想起“诗圣”杜甫穷困潦倒的一生,我们在读他的一首首伟大诗篇时也不禁为诗人一生的坎坷与磨难而扼腕叹息。与之相反,身为“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韩翃却很早就拥有了开挂的人生。
当时还是唐玄宗天宝年间,韩翃到长安应试。他虽然家境贫寒可自幼饱读诗书,再加上才情出众,因而很受其他应试举子的敬重。其中有一个李姓王孙与他特别交好。一次他到李王孙家做客,李王孙有一爱姬柳氏,艳绝一时,喜谈谑,善讴咏,仰慕韩翃之才,很是属意于韩翃,席间眉目含情,秋波频送。韩翃自然也看中了她,只是欣赏之余,故作镇静而已。
柳氏虽然为人歌姬,却不是妾室。唐时"姬"和"妓"有根本的区别。古代达观贵人多养家姬,这类女子是半婢半妾的角色,在豪门之中,地位非常低,一般都是买来的。她们多数能歌善舞,以声色娱乐主人及来客。古诗中所谓"千金骏马换小妾",指的就是家姬。作为交往之时,显示自己门第修养的方法之一。她们可以被主人随意买卖,或者送人,就算侥幸和主人生下子女,也未必能摆脱低下的身份,所生的子女也根本不被主人家看重。大诗人韦应物有个爱姬,他们生有一女,韦应物虽是朝廷命官,曾官居苏州刺史,但是因为此女是家姬所生,所以依旧委身乐部,流落潭州,人们感叹"姑苏太守青蛾女,流落长沙舞《柘枝》。满坐绣衣皆不识,可怜红脸泪双垂"。
柳氏和韩翃的暧昧表现自然瞒不住洞若观火的李王孙,出乎意料的是李王孙不但没有恼怒和怪罪他们,还将柳氏赠于韩翃,更慷慨解囊拿出三十万玉成二人婚事。那时正值开元盛世的尾声,似回光返照之时。生活在盛唐的人们行事还有着盛世的开朗疏豪。两人成婚后的第二年,韩翃新科及第,他就回昌黎省亲,暂将柳氏留在长安,不料安史之乱起,两京沦陷,士女奔骇。柳氏是个聪明的女子,因为艳名远播,现在又是独居,恐有祸患,便落发为尼。但劫数难逃,柳氏为蕃将沙吒利所劫,宠之专房。京师收复后,韩翃急忙派人到长安寻找柳氏,并准备了一个白口袋,口袋里装上碎金,袋上题了一首《寄柳氏》:"章台柳,章台柳,颜色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章台柳”三字后人往往以为指妓者,但这里只是用来暗喻身在长安的柳氏。而"章台"亦不是娼家聚居之所,它本是战国时所建宫殿,以宫内有章台而得名。秦王曾在此宫接见蔺相如,与淫秽放荡没有一点关系。章台下有街名章台街,旧时常常用来代指长安。而后来,渐渐竟演变成了花街柳巷的代名词。
好在天随人愿,柳氏终于见到了寻找她的使者,不禁悲喜交集,随后写了一首《杨柳枝》回赠: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最终在皇帝的干预下,韩翃和柳氏终于破镜重圆。
唐德宗建中年间,皇帝的文告、命令,缺少起草的人,中书省两次提名,皇帝没批。又请示,德宗批示:用韩翃。当时还有一个同韩翃同名同姓的人,任江淮刺史。中书省不知是谁,只好把他两人上报皇帝,皇帝在批示上说:"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就用写这首诗的韩翃。随后韩翃提名为驾部郎中,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在内容上比较狭窄,气格上不及盛唐,但对前辈名家还是有所继承的。其中,改变他命运的《寒食》一诗,成为千古名篇。摘录几首供大家欣赏。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宿石邑山中》: 浮云不共此山齐, 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同题仙游观》: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生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复 偶 见 》; 半身映竹轻闻语,一手揭帘微转头。 此意别人应未觉,不胜情绪两风流。
《复 偶 见 》: 桃花脸薄难藏泪,柳叶眉长易觉愁。 密迹未成当面笑,几回抬眼又低头。
《复 偶 见 》: 雾为襟袖玉为冠,半似羞人半忍寒。 别易会难长自叹,转身应把泪珠弹。
《想 得》: 两重门里玉堂前,寒食花枝月午天。 想得那人垂手立,娇羞不肯上秋千。
《送王少府归杭州》:归舟一路转青蘋,更欲随潮向富春。吴郡陆机称地主, 钱塘苏小是乡亲。葛花满把能消酒,栀子同心好赠人。 早晚重过鱼浦宿,遥怜佳句箧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