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佳句赏析 >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循规蹈矩、明道笃行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循规蹈矩、明道笃行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淡薄禅定、知所先后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

  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

  不贵难得之货。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释义:局面安定时容易维持,事物处于未萌芽状态时容易解决,事物在脆弱没成气候的时期容易处理,事物处于萌芽期的时候生命力很微弱、微乎其微的外力对它来说也可能是致命的。要在事情发生之前就把准备工作安排妥当、做到并做好事前规划,要在祸乱未发生的时候就提前加以预防、做到并做好防患于未然。合抱那么粗壮的大树,也是从肉眼看不见的状态逐渐成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也是从一堆堆泥土逐渐堆积起来的;千里的远途跋涉,也是从迈出第一步开始的。任意妄为不依据客观规律行事注定要失败,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刚愎自用、不虚心纳谏、不集思广益、做不到兼听则明同样也会失败。因此圣人不任意妄为,所以不会遭遇失败;不偏信固执,所以不会蒙受损失。人们做事,常常再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假如能够做到当事情快要做完的时候还能保持刚开始时的谨慎的心态与行为就能够把事情做。我们都知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却很少做到不忘初衷,不迷失本性。圣人心怀敬畏之心、慈悲之心、感恩之心一心为公没有私心杂念,没有不良嗜好、更没有非分之想、对任何事物都看得很透、很淡。不过分看中稀缺资源。学好不学坏,不重复别人犯过的错、能够做到“溯历史之沧桑,观时光之悠悠,借历史之经验,以决今日之人事”。用以辅佐万物遵守客观规律的发展而不敢任意妄为。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循规蹈矩、明道笃行

  解析:“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不好的事情要学会并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对于好的事情要学会保持并使其健康发展、发扬光大。都说事在人为,可万事万物都是环境的产物、大势所趋岂能是任何事物可以阻挡得了的,所以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为人处世就要“顺天应人”,依据客观规律行事、顺势而为,老子谦称:“不敢为也!”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付出到收获、量变到质变、从知识到智慧、从一窍不通到融会贯通等都是有一定的过程的。荀子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圣人几乎没有私心杂念、从不做损人利己自私自利的事情,看淡万物、不过分执着于事物、有高深莫测的思想境界和能力,佛教里讲人的私心包含若干层面:不仅仅包含损人利己自私自利的心叫私心,就连所拥有着拥有过的心情以及情绪都叫私心。也就是只要是有过的心情都叫私心,佛教里讲没有私字就没有情,没有心情就是无心,无心就是佛教讲的“空”道家讲的“无欲”。都已经经历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心坎了,都已经能够达到“沧海曾经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境界了,或者说心胸宽广到没有心了!这就是现为什麽没心没肺的人长寿,稀里糊涂的人命好,越认真的人为什麽命越惨的原因。谁过分认真、过分执着谁倒霉。在这个世界里,本来人生是一场戏,活的是不执着,难得糊涂。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特别热心就是老把事情做砸了的原因——对孩子执着,孩子伤你,孩子不顺;对工作执着,工作伤你,工作不顺;对爱情执着,爱情伤你;一辈子、你对什麽执着什麽就伤你!……这就要求我们练就一颗不执着的心态。说文解字“淡”:看淡的淡字恰恰是足够多的水浇灭不止一次的火——如同病情的转好炎症的消除,炎症的炎,就是因为看淡了才能快速地消炎。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循规蹈矩、明道笃行

  思维互动:取势明道优术,没有比心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远的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心存敬畏之心、方知世界浩瀚无边,人生天地间、修行到永远。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循规蹈矩、明道笃行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