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吴起在魏文侯时期,从鲁至魏,在魏与秦争夺河西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并被任命为西河郡守。在魏武侯时期,终因与魏武侯关系不和而离开魏国,到了楚国,帮助楚悼王进行变法,使楚国强大起来,但由于楚悼王在变法开始没几年就去世了,吴起遭到楚国旧贵族的进攻而被杀,他是爬在楚悼王的尸体上被杀死的,利用这个办法他杀死了杀他的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也就是说,有七十余家人因为他们家人杀吴起的时候射中了悼王而被连坐灭族。那么吴起为什么要离开魏国而到楚国呢?《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是这样记载的:“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公叔曰:‘奈何?’其仆曰:‘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强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武侯即曰:奈何?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这段话的意思表面上很好懂,但有两个字的意思不好理解。“尚魏公主”中的“尚”,“试延以公主”中的“延”,这两个字的意思在现在能查到的关于这段话的翻译当中,意思是公叔“娶”魏公主为妻,让吴起“再娶”魏公主为妻。这样的翻译实在让人不敢相信,难道公叔为了逼走吴起,愿意把自已的老婆嫁给吴起?还是魏武侯要把公叔的老婆、魏国的公主、自已的女儿改嫁给吴起?这样的事做出来不怕人笑话吗?笔者认为这样的翻译是不合理的,“尚”应该是“尊敬、崇尚”的意思,具体的看,应该是公叔很尊敬魏公主,与魏公主关系很近,所以魏公主是愿意配合公叔演这场戏的。而“延以公主”应该就是让吴起娶魏公主的意思了。因为吴起以前有“杀妻求将”的经历,所以魏武侯让吴起“再娶个老婆”,并且“续弦”的是魏公主,用这个办法来考验吴起对魏国是否忠心,可谓“用心良苦”。以前吴起为了在鲁国当将军而杀死了他的齐国老婆,因为鲁国与齐国是敌对的国家,现在如若吴起不娶这个魏国的公主,那么说明吴起已经不留恋魏国了,不想为魏国服务了,这是看似多么合理的逻辑。这个逻辑放在别人身上,魏武侯也许是不会相信的,但是放在吴起身上,魏武侯是相信的,因为吴起曾有杀妻求将的经历。在那个年代,夫妻关系是多么的经不起考验!另外笔者认为,魏武侯要下嫁给吴起的不是自已的女儿,因为吴起应该比魏武侯的年龄大。吴起生于公元前440年,这个应该是有确切记载的,从他的师承关系和在鲁活动时间也能推出他在公元前412年时年纪当已不小,他师承曾申,也就是曾参的儿子,他在鲁国当将军伐齐应该是公元前412年之前的事,他曾在之前在外活动多年而没有成就被人笑话,于是他杀死在卫国老家笑话他的人,又到了齐国娶了个齐国老婆,齐国也不用他,他又到了鲁国,于是有了杀妻求将的事,这么多的经历,想也年纪不小(在公元前412年)。公元前412年他到了魏国,开始帮魏攻秦河西,此时他已28岁,在古代这个年纪可不小了。而到魏武侯初年,也就是公元前386年,吴起已经54岁了,吴起死于公元前381,也就是说魏武侯让吴起娶魏公主只能是在公元前386年至公元前381年之间,吴起54岁到59岁之间。魏武侯会把女儿嫁给这样的一个老人吗?而魏武侯在《史记》上第一次出现是在魏文侯十三年,“公子击围繁庞,出其民”,这一年也是公元前412年,下个记载是公元前408年,让魏武侯击守中山。再往下,就是公元前400年,魏武侯的儿子,魏惠王莹出生。我们从这几个记载能看出,魏武侯在公元前412年应该是在20岁左右,不可能再小了,再小如何作为主将出征秦国。而从公元前400年,魏武侯的儿子魏莹出生来看,魏武侯的年龄又不会太大,因为魏莹后来继位为魏惠王。魏武侯死于公元前370年,这个所有的书记载一样,史学界也有定论,魏武侯又不是被杀死亡,从这个来推断,魏武侯死时有可能60岁左右。《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吴起与田文争相:“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从这句看,魏武侯在即位时,年龄不是很大,最起码是小于吴起的。如若按史学界,魏武侯在公元前396年继位的说法,魏武侯即位时至少也应已经32岁了,这是按公元前412年,魏武侯15岁即已为主将出征计算。32岁不能说是“主少国疑”的,所以笔者怀疑此处《史记》记载不确,只能理解为魏武侯是小于吴起的。不管怎么算,吴起不可能小于魏武侯,而魏武侯可能为了考验一个大臣,把自已的女作嫁给一个比自已大的老人吗?笔者怀疑,这个魏公主可能是秦献公在魏国的老婆。秦献公在魏流亡29年,39岁的时候(前385年)从魏国回到秦国,抢君位,并且回国的时候是没有带他在魏国的老婆的。秦献公四年,也就是公元前381年,秦献公的嫡长子嬴渠梁出生,也就是后来的秦孝公出生,说明秦献公回秦国之后,又娶了一个老婆,而庶长子嬴虔,有可能是他是魏国生的,因为嬴虔大于嬴渠梁,就只能是在魏国生的,当时秦献公还在魏。秦献公在魏时,是受魏国礼遇的,魏国一直想把他送回去当秦国国君,所以极有可能把公主嫁给秦献公,而秦献公在回秦国的时候是去抢君位,没有带老婆回去,抢君位成功后,由于秦魏是敌对关系,就没有把魏国老婆接回去,而又娶了一个,四年之后生秦孝公。秦孝公被立为继承人,而长子嬴虔没有,可能就是这个原因。
上边讲述了魏武侯逼走吴起的方法,那么魏武侯为什么要逼走公子虔呢?《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了几件事。第一件是吴起与魏武王讨论关于守西河依靠什么的事。《史记》载:“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从这件事能看出来,魏武侯对人才是不太重视的。他认为黄河之天险是魏国最好的天然屏嶂,而吴起认为防守固家在德不在险,还得君主有德,有德国家才能强盛,国家才能守住。第二件事,吴起与田文争国相,吴起自认为功劳、才能都比田文大,但田文说:“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吴起默然良久,曰:“属之于子矣”。意思是现在魏文侯还没有树立起威信,老百姓怀疑新国君能不能管得住大臣,能不能治理好国家,这个时候魏武侯需要的是听话的大臣,而不是资格老有才能功劳大但不听话的大臣。《史记》用一个“默然良久”写出了吴起对当不了相的理解和惆怅,真可谓英雄的无奈跃然纸上,让人叹息。而最后一件事就是本文上一段写的,新相国公叔对吴起的排挤了。吴起本来是想在魏国待下去的,可惜小人嫉妒英雄之才,正人君子往往难防小人之暗箭伤人,昏君佞臣逼走了大将能臣,吴起走的又是多么的不甘心,他为魏国战斗了近三十年,可惜知遇之主已撒手人寰,既无知遇之主,还不如离开,吴起毅然决然的离开了魏国,终于在楚国展开了他梦寐以求的变法,治国之才尽显无遗,于是有了我们今天所传颂的吴起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