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129课,讲两个汉字,分别是犅、特。两个字都是《说文解字》540部中“牛”部的部属汉字,“牛”部汉字多与牛或牲畜有关系。
1、犅。读gāng。《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犅,特牛也。从牛,岡声。”前面课程说过,许慎说“从某,某声”的汉字,一般都是形声字。但这个字似乎有点例外,看字形:
从左至右是犅字从甲骨文向小篆演化的过程,最早的甲骨文犅字,有三部分组成,上图中红色部分是“网”,蓝色部分是“牛”,绿色部分是“刀”,金文字形大致相同,也是由这三部分组成,到了小篆,右侧才发展成“岡”,显我,在甲骨文、金文时期,犅字还是一个会意字,表示一头只有用网(网)罩住才能宰杀(刀)的牛,这样的牛,当然是特别大的牛,就是公牛,到了小篆,这个字发展成为纯粹的形声字,左部是牛,表形,右边的岡(《说文》“山脊也”就是山的隆起部分),只提供声音了。当然,一个牛,像一个小山一样的牛,也是特别大的牛,从这个角度似乎也可以会意,但牵强些。
《玉篇.牛部》中记载:“犅,特牛赤色也。”认为犅是赤色的公牛,“特牛”指公牛当然没有问题(特字下面会讲),这跟甲骨文字形也说得通,但“赤色”来的莫名其妙,似乎是受了《公羊传.文公十三年》:“鲁公用骍犅。”的影响,因为何休注说:“骍犅,赤脊,周牲也。”这个“赤”的颜色,实际是从“骍”字而来,如果单说犅字,赤色本没有来源。《字源》中陈英杰先生仍然沿用了《玉篇》的解释,解释成赤色的公牛,似乎欠妥。我们认为,犅的本义就是公牛。《汉语大字典》也这样解释,还有证据是《本草纲目.兽部.牛》载:“牛之牡者曰牯、曰特、曰犅、曰㹍。”显然,这些字都是古人对公牛的别称。
犅的小篆写法如图:
2、特。读tè。现代汉语常用字。《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朴特,牛父也,从牛,寺声,”许慎认为:“特”就是牡牛、公牛的意思,其中“朴”是“大”的意思,特是公牛,就是牛的父亲。
其实这个字争议很大,主要是字源的争论。有的解说认为是指专门用来在盛大庙会上祭神的小公牛,理由是有个字形里有个“寺”,有祭祀的意思;李学勤先生编的《字源》认可许慎,认为这是个形声字,“寺”只提供声音,不牵涉字义。特的本义就是许慎说的公牛。《广韵》认为特是“没有阉割的牛”,为什么是,没说。我们来看看字形:
甲骨文中无此字,石鼓文中,左边是个牛,很好理解,指的是牛。右边的“寺”需要详细理解:字形上,寺上面最早不是土,而是止,指脚趾到达某地;下面是一个手,合起来就是手之所之,即“持取”的意思,寺是“持”的本字。那么,“特”字的本义或许应当跟“持取”或者“摸到”有关系。【字形猜想】很可能是人们在判断一头牛的性别时,伸手去摸它的生殖器,能够持取或摸到的,就是公牛。这也是为什么“特”为什么用“寺”做构字原件的真正原因。从这一点上说,《广韵》上说特是未阉割的公牛,也说得通。这样判断,特字很可能不是形声字。
不管特的字形如何,特的本义就是公牛,这并无争议。“朴特”,就是大的公牛。所以是“牛父也。”可能许慎认为如上面一样解释“寺”字含义实在不雅,所以,他就直接说:牛父也。并判定这个字是个形声字:“从牛、寺声”。对于字形的分析,他绕过去了。没办法,后世的专家们估计不说也是这个原因。
段玉裁认为“朴特”两字,是后世注《说文》的人所加,我们认为可信,理解“特”字的本义可以考虑这一点。《玉篇.牛部》解释很简单:“特,牡牛也。”就是公牛,《玉篇》多引《说文》,这很可能就是《说文》最早的版本,我们说过,现在我们看的“大徐”、“小徐”本,并不是《说文》的原样。《诗经.鲁颂.閟宫》有“白牡骍刚。”孔颖达疏称:“白牡谓白牡,骍犅谓赤特也。”其实就是白牛和红(赤黄)牛。
本义之外,特字还发展出来很多意义。举常用的说说:(1)牲畜中的雄性。《广雅.释兽》称:“特,雄也。”戴侗的《六书故.动物一》称:“特,畜父也。”这里显然已经不单指牛,而是指所有的雄性牲畜了。《周礼.夏官.校人》称:“凡马,特居四之一。”郑玄注引郑司农称:“四之一者,三牝一牡”。孙诒让的《周礼正义》称:“特,本为牡牛,引申之,牡马亦得称特也。”
(2)单个,单独。《尔雅.释水》有:“天子造舟,诸侯维舟,大夫方舟,士特舟,庶人乘泭。”郭璞注称:“单船。”这句话大意是:天子把船并列铺上木板做成浮桥渡河,诸侯维连四船渡河,大夫并排两船渡河,士用一船渡河,庶人乘竹木筏渡河。《方言》卷六:“物无耦曰特,兽无耦曰介。”《左传.昭公十四年》有“长孤幼,养老疾,收介特。”杜预注称:“介特,单身民也,收聚不使流散。”《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称:“有松自下分柯五六枝,丛挺競秀,此中特见,他处所无也。”他单独在楚地见到的松树。其他地方没有。
(3)生一子的猪。《尔雅.释兽》称:“豕生三,豵;二,师;一,特。郭璞的《尔雅注》称:”猪生子常多,故别其少者之名。“在古代,生得少的猪,各有各的名字,用以区别。(4)杰出的。《诗经.秦风.黄鸟》有:“维此奄息,百夫之特”郑玄《诗经笺注》称:“百夫之中最雄竣也。”大意是:说起这位奄息郎,他的才德在是众人之中最杰出的。注意,它跟《鄌风.柏舟》(下面会说到)的用法并不一样,不能混同解释。现在有的诗经注本会合并解释。
(5)耸起,挺立。《增韵.德韵》:“特,挺立曰特。”《水经注.汾水》:“(汾山)其山特立,周七十里,高三十里。”指的就是汾山高耸挺立。这里的汾山,一般指的是现在的云丘山,如图:
(6)配偶。《诗经.鄘风.柏舟》:“髧彼两髦,实维我特。”《毛传》称:“特,匹也。”马瑞辰的《毛诗传笺通释》载:“特训独又训匹者,犹介为特,又为副;乘为一,又为二、为四;匹为一,又为双、为偶。皆以相反为义也。”这一句诗的大意是:额前垂发的少年郎,才能做我的配偶。《小雅.我行其野》:“不思旧姻,求尔新特”里的用法同样是配偶的意思。这一句诗的大意是不念旧妻太狠心,追求新配更可恶。
(7)三岁兽或四岁兽。《广雅.释兽》:“兽,一岁为豵,二岁为豝,三岁为肩,四岁为特。”这跟上面说的生得少的猪名字序列一样。比如我们的课本诗《诗经.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特兮?”《毛传》称:“兽三岁曰特。”不出狩又不打猎,为啥有三岁那样的大猎物挂在你家院子里呢?(8)“特务”的省称,比如:敌特,反特。
(9)还用作副词。这也是现代汉语最常用的,用法有几个:<1>表示动作为了某种目的而专门进行,比如:“特地、特意”。<2>表示程度,相当于“非常、格外、太”。<3>表示范围,相当于“只、仅仅”<4>相当于“徒”、“白白地”<5>表示转折,相当于“只是、不过。”这几个虚词用法,不再举实例。
此外,“特”还是姓,《广韵》有载。特的小篆写法如图:
本课中对于“寺”字的理解,在以后讲到“寺”字时会专门用“寺”的金文字形(比石鼓文稍复杂一些)加以分析。毕竟这一课的重点是“特”字。
(【说文解字】之129,部分图片引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