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戳音频,让全国最好的声音带你穿越回到少年时

初中《语文》第二册 2001版


作者简介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在历史上,司马光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两人是孔子和孟子)。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所谓“史学两司马”。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资治通鉴》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这部书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
《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数不胜数。作为历代君王的教科书,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外,几乎都不可以和《资治通鉴》媲美。

《孙权劝学》这篇文章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三国时期,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不久周瑜病死了。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然而刘备很快取得了益州,形成魏、蜀、吴三方鼎峙的局面。为了加强国力,孙权劝吕蒙多学习。“孙权劝学”的故事就发生了。

文章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以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通篇主要记录了人物的几次对白,却生动刻画出三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此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那些年
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
想重温童年时光?
每周一到周五晚八点
让全中国最好的声音
演绎那些曾伴你成长的课文
与你一起入眠~

想听更多课文?
直接戳文末“阅读原文”,或进入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号,点击底部菜单栏“读课文”↓

声明
《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系列朗诵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转载须完整转载,并署名来自“中国之声(zgzs001)微信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听更多精彩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