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佳句赏析 > 古诗词鉴赏(9)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古诗词鉴赏(9)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宋代: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辛弃疾 】

南宋将领、词人,(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古诗词鉴赏(9)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创作背景】

据词题可知,此词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中秋夜,为赠友之作。当时辛弃疾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治所建康即今江苏省南京市。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十二年中,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都未被采纳。所以只能以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心愿。

古诗词鉴赏(9)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赏析】

众所周知,辛弃疾是宋代豪放派词作家的杰出代表。他的这首《太常引》,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从这首词的内容看,此词可能是公元1174年(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在建康(今江苏南京)任江东安扶司参议官任上所作。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收复中原。但他的建议根本不被人理睬,在阴暗的政治环境中,词人只能以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心愿。

这首词的上片,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吃了不死之药飞入月宫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树。词人运用这两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作者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被白发欺人奈何?”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

词的下片,作者又运用想象的翅膀,直入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想象更加离奇,更加远离尘世,但却更直接、强烈地表现了词人的现实理想与为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更鲜明地揭示了词的主旨。

古诗词鉴赏(9)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作者这里所说的挡住月光的“桂婆娑”,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因为由被金人统治下的北方南归的辛弃疾,不可能不深切地怀想被金人统治、压迫的家乡人民。进一步说,这首词还可以理想为一种更广泛的象征意义,即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这一巨大的意义,是词人利用神话材料,借助于想象和逻辑推断所塑造的形象来实现的。

总之,辛弃疾的这首词,无论是从它的艺术境界,还是从它的气象和风格看,他都与运用神话传说的浪漫主义手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作者通过超现实的艺术境界,来解决现实的苦闷与实现理想的浪漫主义手法的特点,是一首富于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优秀词章。

相关阅读

  • 太常引「萝」

  • 成语词句网佳句赏析
  • 太常引,​攀爬绿带送情波。飞跃锦婆娑。几度绕,悠悠颂歌。珠帘挽臂,长藤挂翠,趣味却犹多。藕丝绘,痴怀漫挪。作者/梧桐
  • 太常引·念陇首阿娘

  • 成语词句网佳句赏析
  • 太常引,湖中菡萏已香消,翠叶影萧萧,落尽两心凋。又日暮、归鸦入巢。南风拂面,思伊甚切,心际历生涛,陇首路迢迢。
  • 太常引-瑞雪壮山河

  • 成语词句网佳句赏析
  • 太常引,西湖雪景黄鹤楼雪景《太常引-瑞雪壮山河》作者:诗词有记一场瑞雪壮山河。乘风飞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巍峨。
  • 品话纳兰性德之太常引

  • 成语词句网佳句赏析
  • 太常引,我所说的词句靓丽并不是辞藻多么华丽,而是词句质朴,用词用字精准到位,反而让整个篇幅都靓丽华彩熠熠,读之既入口更入心。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