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在明朝后期,由于对外贸易繁荣,海外华人数量激增。在这些海外华人中,有一位传奇英雄,建立了不朽的丰功伟绩。他曾在日本聚众起兵,密谋颠覆德川幕府;他是开拓台湾的先驱,被誉为“开台圣祖”;他是晚明最大海盗集团的创始人,继承其衣钵者正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他的一生,充满谜一般的色彩。
在现存所有的史料中,清人江日昇所著的《台湾外记》(或名《台湾外纪》、《台湾外志》)对颜思齐的纪载最为详尽。颜思齐,字振泉,福建漳州人氏,早年在家乡为官宦人家所欺辱,一怒之下打死其仆,背了人命官司,逃命至日本平户。他初以裁缝为生,后来有了些积蓄。由于他性情豪爽、仗义疏财、身强体健,武艺高强,久而久之在日本华侨中闻名遐迩,为当地华人领袖。无论是商人还是海盗,都对他敬佩有嘉。
当是时,日本国家权力落入德川幕府之手,雄才大略的德川家康于1616年去世,继承者德川秀忠无论在能力与魄力上都与其父相去甚远。怀有远大抱负的颜思齐觑准了机会,认为可以联合当地华商势力共举大事,推倒德川幕府,将日本三岛据为华人的海外殖民地。在中国华侨史上,像颜思齐如此有远见与魄力的人物绝无仅有。中国向来以天下中心自居,对海外事业一向嗤之以鼻,认为不过是蛮夷未化之地,何足道哉。在中国东南岛屿被欧洲殖民势力觊觎蚕食时,颜思齐却要在海外开拓一片新天地,可谓是心大志雄。
颜思齐以古代梁山泊英雄好汉聚义的方式,纠集陈衷纪、杨天生、郑芝龙等二十八人,歃血结义,称兄道弟。其中颜思齐最为年长,也不过三十六岁,郑芝龙最年幼,仅二十一岁。在一次秘密集会上,杨天生提出占领日本的设想:“日本地方广阔,上通辽阳、北直,下达闽粤、交趾,真是鱼米之乡,若得占踞,足以自霸。”这个提议,得到在座所有热血青年与狂热的冒险家的热烈支持。身为大哥的颜思齐,理所当然被推为大首领。
起义的时间,定在1624年的中秋节。
然而,意外发生了。在中秋节前两天,即在八月十三日,起义的消息不慎走露,幕府军队开始行动,准备剿灭这支海商造反队。颜思齐马上通知所有弟兄,紧急向海洋撤退。八月十四日,包括颜思齐、郑芝龙、杨天生等人在内的二十八个结义弟兄,连同他们的手下喽啰,跳上十三艘船,扬帆启航,驶向大海。这是一次惊心动魄的大逃亡,撤退非常及时,当他们的船只刚刚驶离海岸,设置在海岸的日本大炮就开始开火,如果再迟片刻,这些船只将成为海上的浮靶,被大炮轰得粉身碎骨。
这次颠覆日本幕府的惊天大行动,在爆发之前戛然而止,光打雷没下雨。所幸的是参与起事的二十八个兄弟,全都安然无恙,但他们没有目标,只想尽快地逃出虎口。在这二十八人中,郑芝龙最为沮丧,因为他不得不抛弃爱妻与刚刚满月的儿子,只能把母子俩留在日本平户,这个刚满月的儿子,就是后来名满天下的民族英雄郑成功。
大海茫茫,究竟要漂往何方呢?陈衷纪提出的建议得到诸位的认同:“台湾为海上荒岛,势控东南,地肥饶可霸。今当先取其地,然后侵略四方,则扶余之业可成也。”经过八昼夜令人疲惫不堪的海上航行,颜思齐的十三艘船驶进了台湾岛西海岸的笨港(今为北港),此处距澎湖岛四十里,与之隔海相望。
对于这群习惯在海上打打杀杀的人来说,一项艰巨的任务摆在面前:要在这片荆榛未开的蛮荒之地,开拓出一片崭新的家园。
很快,颜思齐就展露他卓越的领导力。他做的第一件事是镇抚土番。跟随颜思齐前来的,除了二十八名兄弟外,还有数百名喽啰,他们船上武器充足,倘若要以武力驱逐土番,固然并非难事。不过颜思齐有政治目光,既然要在台湾岛上长久立足,就必须与当地土著居民友好、和平相处,这才是上策。于是他会见土番首领,商定双方各自地盘,互不侵扰。
紧接着,这位开台英雄开始了拓荒笨港的尝试。他辟置十个寮寨,分别称为:主寨、前寨、后寨、左寨、右寨、海防寨、粮草寨、哨船寨、抚番寨、北寨。由于笨港地处北回归线附近,日照充足,雨水丰沛,土壤肥沃,是一块极为适宜耕作的土地,颜思齐集团要长期经营,势必要解决粮食问题,同时大力发展海上贸易,增强实力并扩大影响力。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要有更多的人口。为此,颜思齐派遣心腹杨天生秘密回到福建,在漳州、泉州一带招募三千多名劳力,用船运到台湾笨港,这也是大陆汉人大规模迁移台湾的开始。
除了陆上开拓之外,颜思齐一伙人也从事海商事业。在明代,海商与海盗往往是合二为一,这是那个时代的海上贸易特点。不仅中国海商如此,外国海商也一样。日本商人、荷兰商人、葡萄牙商人、西班牙商人统统一样,一边以贸易盈利,一边在海上抢劫贸易对手的船只。因为海上抢劫是无本生意,往往利润高得惊人。彭孙贻的《靖海志》中,就记有郑芝龙的一次海上抢劫:“劫得四船货物,皆自暹罗来。”
我们不应当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待大航海时代的海盗,因为那是一个拓荒的时代,而海盗又往往成为拓荒的先驱。颜思齐沦为海盗,身居蛮荒之岛,可是他的胸襟与志向要远远超过同时代其他英雄人物。可惜的是,这位才干非凡的拓荒英雄没能迈过死亡的门槛。
1625年农历九月,颜思齐前往距海岸约三四十公里处的猪罗山(今称诸罗山)打猎时,意外染疾,不治身亡。死亡突如其来,令雄心无限的颜思齐徒留无尽的遗憾。他在临终前对结义兄弟们说:“不佞(颜思齐的自称,相当于“我”)与公等共事二载,本期创建功业,扬中国声名。今壮志未遂,中道夭折,公等其继起。”此时距他入台仅有一年的时间,去世时年仅三十七岁。
在今天台湾北港的街道中心,树有一座“颜思齐先生开拓台湾登陆纪念碑”,这位拓荒英雄也被冠于“开台王”、“开台圣祖”的称号。颜思齐是那种极具时代眼光的英雄,在整个中国对大航海时代到来无动于衷的背景下,他却以海外事业为己任,拓殖台湾笨港,成为台湾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颜思齐开创的海商武装集团,后来成为晚明时期中国最强大的海上武装力量。在颜思齐去世时,这支海上武装大约拥有一百艘船,成为不可忽视的民间武装。颜思齐去世后,年轻且才干非凡的郑芝龙被推为首领,他仅仅用两年的时间,就把海盗军发展成为拥有一千艘船与七万人的武装集团。
后来,郑芝龙归降大明帝国,率领由海盗军改编的大明海军在料罗湾之战中大败荷兰海军,赢得了中国历史上与西方列强的第一次大胜。满清入关后,郑芝龙降清,其子郑成功收拢父亲旧部,再创辉煌,把晚清的中国海军力量推向巅峰。1661年,郑成功渡海东征,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历史总是有因果。正是有颜思齐艰难奠基的因,才有郑芝龙、郑成功父子纵横海上的果。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事业,并没有因为他的死而消失,而是在郑芝龙、郑成功两代人身上得到了传承与发扬。
民国著名史学家连横在《台湾通史》中对颜思齐有很高的评价:“西人有言,中国人无冒险进取之心。乌乎!如思齐者,岂非非常不羁之士哉?成则王而败则寇,固犹不失为男子。”可惜国人对这位晚明传奇英雄知之甚少,笔者与颜思齐同是同乡,即便在漳州,知道颜思齐者也十分少,故作是文,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位被遗忘的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