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红楼梦》第一回中
一日,士隐看着书睡着了,梦中来到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叫太虚幻境,这是作者虚构的另一个世界。这个地方只有两个人来过,甄士隐和贾宝玉,来的方式是做梦。作者让士隐在这地方完成了他这个角色的另一个功能。
士隐在这个地方听到了一僧一道一段对话,说的是木石前盟的故事。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有一颗绛珠草,由于神瑛侍者的灌溉而活了下来,经修炼而变成了女人,并且对神瑛侍者产生了感情。某日神瑛侍者动了凡心,想到人间体验体验做凡人的感觉,已经在太虚幻境负责人警幻仙子那挂了号,时辰一到就可以投胎转世。这个警幻仙子跟绛珠关系密切,知道绛珠一直想报答神瑛的灌溉之情,便将神瑛要下凡的事儿告诉了绛珠。绛珠说:那我也跟他下去,他是用甘露之水浇灌的我,我虽然没有甘露,但我可以用我一辈子的眼泪还他,以报答他的灌溉之情。同时,还有若干人陪他二人一起下凡,去完成人世间的经历。作者通过甄士隐的耳朵,向读者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宝玉和黛玉还有他们身边的一干人,他们在人间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在太虚幻境里安排好的。所以,这些人在人世间所经历的一切痛苦和悲剧的结局,都是前生注定的。有人说这是作者具有宿命论思想。其实作者这样写的目的仍是起迷惑作用,迷惑封建统治者以逃避文字狱。但是总不能把所有读者都迷惑了吧。这时候,一个大石牌坊出现了,上面有副对联: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横批:太虚幻境。这副对联为什么出现在太虚幻境?这副对联出现在太虚幻境,其实就是告诉读者:所有这些人的悲剧命运都是在太虚幻境里安排好了这事儿是假的,真正的原因是当时那个封建社会和封建专制制度。如果把这假的当真了,那造成这些人悲剧命运的真正原因就成了假的了。太虚幻境和这些所谓的安排都是没有的事儿,你要把这没有的当成有了,那造成这些人悲剧命运的真正原因就会被忽视掉了。不只是对联,太虚幻境的名称也是这样,虚、幻,都是在提醒读者,这地方是不存在的,是假的。这还不够,太虚幻境负责人的名字叫警幻仙子,即警示这个地方是虚构的这么个仙子。太虚幻境的两个办事员一僧一道的名字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渺渺茫茫,都是没有的事儿。所以整个太虚幻境功能之一就是作者的挡箭牌。估计不只是当时的统治者,就连很多读者也都被作者瞒过了。
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
第一回里讲甄士隐负责把在太虚幻境石牌坊外面听到的事传递给读者,即本书中所有的人都是陪着宝玉和黛玉下凡历劫的。石牌坊上的对联:‘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是告诉读者,太虚幻境里这些所谓的宿命论都是假的,没有的事。真正造成所有人悲剧结局的原因是这个万恶的封建社会和封建制度。在第五回,石牌坊里面的事由宝玉传递给读者。宝玉传递的宿命信息是具体的,包含了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和悲剧结局以及宝玉自己的结局。而甄士隐在第一回传递给读者的信息是笼统的,没有具体到每个人的结局。这是这两个人在太虚幻境里的职能的不同之处。
第五回通过宝玉让读者知道,以金陵十二钗为代表的女子们在太虚幻境里被归为薄命司,因此让人觉得她们的悲剧命运是已经注定的。对于本书来说,第五回太虚幻境里通过判词和曲子所显示的这些女子的结局是真的。但这些结局是由薄命司决定的宿命论是假的。这时石牌坊上的对联又起到了警示作用,警示读者,不要把这假的当成真的。这是这副对联出现在太虚幻境而不是什么别的地方的重要原因。
因此,太虚幻境有两个功能:
第一个功能是用宿命论掩盖对现实社会的抨击与揭露,即让人认为书中所有人物的悲剧命运都是在太虚幻境安排好的,而非当时那个不合理的社会造成的。
第二个功能是作者把《红楼梦》这本书的结局在这里以比较隐晦的形式公布出来。
《红楼梦》只有前八十回,八十回后的内容据说全部都丢失了。现在通行本的后四十回是程伟元和高鹗续的。可是据脂砚斋和畸笏叟说,他们看到过八十回后的内容,但是被借阅者给迷失了,这说明作者是作完了全书的。当时《红楼梦》一开始是以手抄本的形式传阅的,如果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丢了点、损坏点都是有可能的事,毕竟都是纸质的。前八十回有好多种手抄本,大多也都不全,也有丢失和损毁的现象。比如甲戌本就只剩下十六回;己卯本剩大概四十几回,庚辰本剩七十八回,还有靖藏本、列藏本、戚序本等,这些本子互相拼凑截补,前八十回就全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前八十回就是这么来的。八十回后的部分,丢了、损毁了也是可能的。但是这么多版本,你每个版总得剩个一回半回的,才是正常现象。而这么多版本八十回后的结局部分一回不剩,一个字不剩地全丢失了,这种概率极低,而且不是正常现象。大概率是被有目的的销毁了,很可能是后面结局部分情节太惨烈,触及了统治者的禁忌。所以要么是被官方没收销毁,要么是作者及家人顾及安全,就没公开。如果八十回后面的结局部分已经公布出去了,也像前八十回那样以手抄本的形式传开了,官方再想完完全全的销毁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因此,很可能是由于政治的原因,八十回后的内容无法公开或是被有组织地销毁。于是,作者选择在第五回以比较隐晦的方式在太虚幻境里把结局表现出来,这样既能部分弥补本书不全的遗憾,又可以造成一种宿命论的感觉以躲过官方的审查。否则很难想象一个作者会在一本书的前面就把故事的结局透露给读者,这就像剧透一样,是很让人讨厌的。可是红楼梦这本书作者利用一切机会如谈话、诗词、戏曲等去向人们透露结局。这说明,作者在知道八十回后结局部分不能见天日的情况下,选择了把后面的内容在前八十回中以这种隐蔽的形式公布出来,总比没有结局强。
因此,读懂太虚幻境这部分内容,对于读懂《红楼梦》这部巨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