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关于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是西周开国功臣毕公的后代。毕公之后毕万在晋国受封于魏,其后毕氏改为魏氏,魏氏在与其他家族的斗争中胜出,并最终与韩、赵三分晋国。魏国在战国前期一度强大,后来衰落下去,为秦所灭。由于战火纷飞和始皇焚书,对这段历史的记载缺失十分多,许多事扑朔迷离。记载春秋历史的史书有《春秋》、《左传》、《国语》等,对战国历史记载现存最为原始的史料当为《史记》和《战国策》,后来出土的《竹书纪年》是珍贵的史料。我们也能从先秦诸子之书中找到一些史料。然而这些仅存的史料,关于魏氏历史的记载却多有不同,其中很大的一个不同就是魏氏世系和各君在位的年代(本文以下简称君年)。
依《世本》:毕万生芒季,芒季生魏武子,魏武子生魏悼子,魏悼子生魏绛、魏绛生魏献子、魏献子生魏简子、魏简子生魏襄子、魏襄子生魏桓子、魏桓子生魏文侯斯、魏文侯生魏武侯、魏武侯生魏惠王、魏惠王生魏襄王、魏襄王生魏昭王,魏昭王生魏安釐王、魏安釐王生魏景湣王、魏景湣王生魏王假。
《史记》记作:毕万生魏武子、魏武子生魏悼子,魏悼子生魏绛、魏绛生魏赢、魏赢生魏献子、魏献子生魏侈、魏侈之孙为魏桓子、魏桓子之孙为魏文侯都、魏文侯生魏武侯、魏武侯生魏惠王、魏惠王生魏襄王、魏襄王生魏哀王,魏哀王生魏昭王,魏昭王生魏安釐王、魏安釐王生魏景湣王、魏景湣王生魏王假。《古本竹书纪年》记:魏文侯生魏武侯、魏武侯生魏惠王、魏惠王生魏今王。依《古本竹书纪年》:魏文侯立五十年,前445年--前396年;魏武侯立二十六年,前395年--前370年;魏惠王立五十二年,前369年--前318年;魏今王立二十三年,前317年--前295年(上述的公元纪年依陈梦家《六国纪年表》)。而依《史记》:魏文侯三十八年卒,前424年—前387年;魏武侯十六年卒,前386年—前371年;魏惠王三十六年卒,前370年—前335年;魏襄王十六年卒,前334年—前319年;魏哀王二十三年卒,前318年—前296年(上述年代依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六国年表》所附公元纪年)。
上述是各书记载的魏氏世系和君年的不同。由于世系和君年的不同,很多本该属这一代国君的事而归入另一代国君,很多本该是这一年发生的事而放在了其它年,因君年错误而带来的史实错误很多。还有很多大事的年代各书记载也不一,最为典型的是魏国迁都大梁的年代,《史记》记为魏惠王三十一年,《古本竹书纪年》记作魏惠王六年或九年。其他事件发生的年代,各书记载差一两年甚至更多年的情况还很多。理清魏氏世系和君年,是研究魏国史必须经过的一步。也只有理清了年代,才能搞清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战国史是各国相互联系的历史,理清了魏国的事,对整个战国史或是对其他各国历史的研究也是具有很大的价值的。本文试图对魏国世系和君年做一个系统的整理,希望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进步。事件的关联性是本文推断年代很重要的一个根据。当然年代是不能推断的,必须从文献上找出根据,本文也采用前人此法。考史涉及到一个新材料的问题,当今考古发现的一些帛书、竹简以及一些墓葬等等虽直接和魏国有关的不多,但各国历史之间紧密的联系使这些史料对考证魏国史或多或少有所帮助。另外,其他各国史的出版对魏国史事年代的界定也有很大帮助,算是对最新考古资料的一个间接应用吧。
本文的结论如下:关于魏氏世系,毕万生魏武子、魏武子生魏悼子、魏悼子生魏绛、魏绛生魏赢,魏赢生魏献子、魏献子生魏简子、魏简子生魏襄子、魏襄子生魏桓子、魏桓子之孙为魏文侯、魏文侯生魏武侯、魏武侯生魏惠王、魏惠王生魏襄王、魏襄王生魏昭王、魏昭王生魏安釐王、魏安釐王生魏景湣王、魏景湣王生魏王假;关于魏氏君年,魏文侯五十年、魏武侯十六年,魏惠王为五十二年,襄王在位二十三年,其后各君在位年数与《史记》同。总的来说,本文多认同《史记》的记载,也有少数依《世本》和《古本竹书纪年》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