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李隆基:“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
是的。前半生的他颇有唐太宗之风,选贤任能、虚心纳谏,勤于政事、励精图治,打造了一个“开元盛世”;而后半生的他一如所有昏君模样,声色犬马、穷奢极欲、宠信奸佞、骄惰怠政,致使安史之乱爆发,险些断送了大唐国祚。
从自我约束到自我放纵,随着李隆基的“放飞自我”,唐王朝也在他的手中由盛转衰。
—1—
前半生的自我约束
李隆基刚接手帝国的时候,朝纲不稳,人心浮动。而此时的他意气风发,誓要收拾河山,重振大唐雄风。
当时,社会风气奢糜。为此,李隆基下令:皇帝所用的冗余车辆、衣物、珠宝、器具,悉数充公或供应军事。后宫里,除皇后妃妾,其他女子不得穿锦绣、戴珠宝。之后又根据官品对官员们的穿衣用度规格进行了规定。民间有传言,皇帝要挑选天下美女,李隆基听说后,便下令有关单位,将宫中冗余的宫女遣送回家,并且表示以后还会继续裁撤。
此时的李隆基,生活上勤俭克己,工作上勤勉执政。他足够自律,同时也接受他律。
早期李隆基所启用的宰相,都是敢于直言的忠良之臣。很典型的一位,如韩休。
韩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且“守正不阿”。李隆基对他总有那么几分忌惮。李隆基也爱玩,平日喜欢在宫中大摆宴席,也喜欢游猎放松。因为顾忌韩休,玩耍的次数明显少了,偶尔欢娱一下,也会刻意避着韩休。不经意间犯点小错,李隆基也会瞬间紧张,忙问左右之人,韩休他老人家知道吗?常常,话音未落,韩休的折子已经递上来了,又是对玄宗苦口婆心地教育一番。
吃喝玩乐皆不能尽兴,如此不出半个月,李隆基瘦了一圈。左右之人看不下去了,劝他说,“自韩休入朝,陛下无一日欢,何自戚戚,不逐去之?”意思是说,他让您这么不爽,炒了他鱿鱼不就完了。
李隆基叹了一口气说,“吾貌虽瘦,天下必肥”,我虽然瘦了,但天下臣民却能胖起来。“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有韩休在,天下必然安定,我心里才能踏实。
这时候的李隆基,真是不糊涂啊!
可是,从何时起变了呢?
—2—
后半生的自我放纵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王朝越来越兴盛,李隆基似乎厌倦了朝堂,他开始放飞自我。
从政事来说,宠信奸佞、堵塞言路;从生活上来说,穷奢极欲、声色犬马。
李隆基执政前期,先后起用姚崇、宋璟为相,其后又用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逻、韩休、张九龄为相。这些人各有所长,尽忠职守,使得朝政充满朝气。李隆基亦是虚怀纳谏,因而政治清明,政局稳定。
然而,开元后期,李隆基开始对韩休和张九龄心生厌恶,将二人先后罢黜。接班宰相之职的是李林甫。李林甫颇有才干,执政十几年,迎来了大唐的极盛之时。但李林甫的缺点也是致命的,他恋权好妒,排挤了一批贤良能臣,如推行“以寒族胡人专大将之职”,很难讲当中没有私心。而要知道,日后险些让大唐断送国祚的安禄山就是寒族胡人出身。
当年李隆基所启用的韩休、张九龄,刚正不阿,能为自己勘误。而如今启用的李林甫却是另一个画风。李隆基晚年的骄奢淫逸、倦怠于朝,即便不是李林甫有意怂恿,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60岁那年,他甚至对高力士说,“我能不能把天下之事都交给李林甫,我去修身养性?”
一个已经不想当皇帝的皇帝,如何当好皇帝?
不爱前朝,自然流连后宫。
那时,李隆基后宫粉黛已经增加到了四万多人。早年,裁减冗余宫女的承诺,早就抛在九霄云外。
而当他有了杨玉环,便更加不思朝政,整日想着带着小女朋友去泡温泉。
生活上,李隆基已沉迷于奢侈之中。当时杨家人向唐玄宗进献美食,唐玄宗还为此专门设立了官职,称为“检校进食使”,每次进献水陆珍馐数千盘,每盘价值就相当于十户中产之家。修建豪宅更是挥霍无度。
其实宠女人没关系,但李隆基有点过了。因为爱屋及乌,李隆基生生把杨家人养成了可以卖官鬻爵、呼风唤雨的强大外戚。更关键的,他拜了杨玉环的族兄杨国忠为宰相。
杨国忠执政后身兼数职,收受贿赂,曲意逢迎,打击异己,整个朝堂乌烟瘴气,就连高力士也有些看不下去,一次李隆基因为某事询问高力士意见,高力士讲了一句“赏罚无章,阴阳失度,臣何敢言!”如此可见一斑。
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身边奸佞环绕,李隆基已经再听不到真话。或者说,他根本不想听了。
最让人匪夷所思的便是他对安禄山的信任。
对安禄山,李隆基破例加封,并一直宠信有加。然而安禄山是有野心的,争夺相位失败之后,决意谋反。可是李隆基太喜欢他,始终对他深信不疑,即便是太子屡奏“禄山必反”,依旧不信。哪怕是几乎当所有人都看出来安禄山有反心,李隆基还信誓旦旦地说,“禄山,朕推心待之,必无异志。”
结果是什么呢?安禄山发兵十五万众,反于范阳。最后逼得当朝皇帝落荒而逃,纵观整个历史长河,这都算得上是荒唐怪诞的一幕了吧。
—3—
奔跑吧,远离“下半生危机”
唐玄宗李隆基的前半生,创下了卓越功绩。但后半生的骄惰怠政,也直接把帝国推向了悬崖。
很多人认为大唐衰微是以安史之乱为时间截点。但其实,危机早已埋下,正如唐宪宗的宰相崔群曾经所言:
“玄宗用姚崇、宋璟、卢怀镇、韩休、张九龄则理,用宇文融、李林甫、杨国忠则乱……人皆以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为乱之始,臣独以为开元二十四年罢张九龄相,专任李林甫,此理乱之所分也。”
当李隆基不再勤勉克己,当他开始放纵自我,大唐便已经悄然走上了下坡路。
有人说,中年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下半生危机”:工作失去乐趣,生活满腹牢骚。李隆基的后半生,大抵便是这样的状态——实现了目标,丢失了自己。
然而时间没有暂停键,我们像是奔跑在一台永不停止的跑步机上,倦怠、厌烦、沮丧、空虚,都是再正常不过的情绪。累了,适当放慢速度,无妨。但若彻底驻足,则可能摔得很惨。
就像当下流行的那句话:只有不停奔跑,才能留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