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公元705年2月20日,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五人,联络羽林军首领李多祚、李兴宗等人开始发难,先是称麟台监张易之、司仆卿张昌宗俩人谋反,率领禁军诛杀了他们。
武则天的男宠被诛杀了。这一下大家都没有回头路可走了,只好跟着张柬之一条道走到黑了。于是在杀完二人后,直接包围了集仙殿,武则天正在养病,看到这么多禁军冲进自己的寝宫,马上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就这样,在自己昔日大臣的武力逼迫下,被迫禅让帝位与太子李显,随后徙居上阳宫养老去了。这就是历史上的“神龙政变”。
中宗李显复位后,他先把弟弟相王李旦加为安国相王,拜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又给妹妹太平公主加了镇国太平公主的称号,以表彰二人的拥立之功。
张柬之、崔玄暐等人也加官晋爵。复国号为唐,一应典制,悉复唐永淳前旧,唐朝规复。
武则天时代,才女上官婉儿,很得武皇器重,负责宫廷的文书工作。这一回更是升了一级,教她专掌制命,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掌握生杀大权。
张柬之等五人虽然有拥立之功,但此时韦后开始干预朝政,他们就被逐渐的边缘化了。由于韦后同武三思关系暧昧,所以武氏家族中人及其羽党仍当权用事,“为天下所患”。
武三思等这阵风头一过,开始了疯狂的报复。他勾结韦皇后,“内行相事,反易国政”,张柬之等五人被武三思和韦后谮毁,全部被贬官。敬晖赴任崖州不久就被杀害,张柬之在新州忧愤病死,崔玄暐在岭南病死,桓、袁二人则被朝廷派遣的使者杀害。“神龙政变”五位功臣,竟无一善终!
剪除这些神龙政变的功臣以后,韦皇后又开始栽赃谋害太子。 李重俊被逼无奈,发动兵变,诛杀武三思父子。而后攻打宫城,意图冲进宫中,诛杀韦皇后等人。不料被阻于玄武门外,因士卒倒戈而失败,立即被部下杀死。
去掉了太子这个绊脚石,韦皇后更加肆无忌惮了。他们开始谋更大的职位了。
一个已经做到皇后的人,再往大里奔,只能是皇位了。而安乐公主则一心想当皇太女。于是母女俩一拍即合,俩人不顾天伦道义,合谋毒死了李显。
此时除了韦皇后母女的势力,还有一伙势力也很大,那就是太平公主。上官婉儿一看,自己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于是又暗送秋波,向太平公主频频示好,此时看她的表现,应该属于政治投机,变成了骑墙派。
李显突然驾崩,韦皇后开始布局,先是决定秘不发丧,立即将禁军的指挥权都安排了自己的人,控制住了局面。然后令上官婉儿,立即起草皇帝遗嘱。这么重大的事情,她当然拿不定主意,找太平公主支招,俩人琢磨半天,最后才完成皇帝遗诏。
这份遗嘱照顾了各方面的关系,立李重茂为皇太子,李旦辅政,韦皇后摄政。
但是这份遗嘱,却遭到宰相宗楚客、韦温的否定,他们更改诏书内容,劝韦后效仿武则天,择日称帝。
临淄王李隆基得到消息,一看李唐王朝又要出现一个武则天。那岂不是又要变天了?这事绝对不能答应。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于7月21日发动唐隆之变。
他以禁军官兵攻入宫中,杀死韦后、安乐公主及所有韦后一党,拥立其父李旦。
闻听兵变,上官婉儿出宫,率领宫人迎接士兵。为了表明自己是一伙的,她展示了遗诏的原稿,把他拿给带兵的刘幽求观看。刘幽求拿着遗诏,去请示李隆基,并且求他开恩。但李隆基不许,下令杀之。
唐隆政变发生时,太平公主坐镇公主府,并不在现场。在兵士口中,得知了上官婉儿,已被乱兵所杀,心里非常哀伤。但事已至此,已经无可挽回了,只能去做做善后工作了。她派人去吊祭,并拿出大笔的安葬费。
开元初年,李隆基下诏,派人将上官婉儿的诗作收集起来,编成文集二十卷,并令宰相张说作序。不管怎么说,上官婉儿的作品得以流传后世,李隆基这种做法还是值得肯定的。
关于李隆基为何固执己见,不放过上官婉儿,一定要杀死她?后人有很多的猜测。
一个是从武则天开始,到韦皇后,包括安乐公主在内,女人一旦染指政治,她们内心的魔性就会激发出来。所以李隆基觉得,女人染指政治,是不祥之兆,因此一个都不能留。
还有一种说法,虽然这上官婉儿,似乎是自己阵营中的人,但她不是自己的人,是太平公主的人。她要留下来,日后相助太平公主,就会尾大不掉,对自己构成威胁。所以,还莫不如趁此混乱之际,做到未雨绸缪。
凡此种种,到底哪个是真实的原因,李隆基自己不说,只能成为一桩历史的悬案了。
参考资料: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新唐书》宋·欧阳修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