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历史是强者写的吗?不管是或者不是,那些无辜的人就像是一面镜子,玻璃的,碎了就是玻璃碴;碰它,伤着的不是手,而是心啊。无辜的末代皇帝们也是一样的。
子婴:能忘掉一个人也是公平
胡亥(前230年-前207年),即秦二世,亦称二世皇帝,嬴姓,赵氏,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苏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前210年―前207年在位。
胡亥少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沙丘宫平台,秘不发丧,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并逼死扶苏而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秦二世即位后,赵高掌实权,实行残暴的统治,终于激起了陈胜、吴广起义,六国旧贵族复国运动。公元前207年,胡亥被赵高的心腹阎乐逼迫自杀于望夷宫,时年二十四岁。
我们一般人以为这家伙就是秦朝的末代皇帝,其实不是,秦朝还有个秦三世。
子婴(?-前206),即秦三世,嬴姓,名子婴或婴,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在位46天。初称皇帝,后改称秦王,史称秦王子婴。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九月,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去秦帝号,立子婴为秦王。五天后,子婴诛杀赵高。十月,刘邦率兵入关,在位仅四十六天的子婴投降刘邦,秦朝灭亡。
一个多月后,项羽率军进入咸阳,屠城纵火,杀害子婴。
子婴之悲在于他的老子胡亥,有本事的秦始皇生了一个没本事的儿子,没本事的儿子把一个需要有本事的下家。儿子不行儿子的下家可能行,但现在却没给下家可能行的机会,这就是社会,残酷得只乘下了骨头。
贾谊与司马迁:“向使婴有庸主之才,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我们若把这里所说的“庸主”理解为平庸的君主那就错了,单凭在五天内就能诛杀赵高也能堪称大才,只是历史没有如果而已。
据此,有人说,如果胡亥能争气一点,秦朝不能说统治世界也能说独步天下了,因为当时比较猛的亚历山大大帝的战甲和武器没有秦朝的那么先进,即便是战车,欧洲的也是单人战车,而秦朝已经是双人战车了。所以,历史在成就一些人的同时,也会把另一些人变成悲剧。子婴,没遇到一个好上家。据说,子婴是胡亥的兄长;也有人说他是秦始皇的弟弟;还有人说他是扶苏之子。他的这个“辈份”乱得就像当时的那个乱世。不过,有一把火什么都会没的,变干净的。
水火无情,把世界都能毁灭,何况一个人?也许,后人不提及他,是不是想让他背上亡秦的罪名,这也算是世界在火光之后给他的一点人性或者公平。
刘协:报恩草民能给好人善终
汉献帝刘协(公元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汉灵帝刘宏次子,汉少帝刘辩异母弟,母灵怀皇后王荣,东汉最后一任皇帝,公元189年-220年在位。因被董太后抚养,故称“董侯”,初封渤海王,后改封陈留王。公元189年,董卓废汉少帝刘辩,立刘协为皇帝。董卓被王允和吕布诛杀后,董卓部将李傕等攻入长安,再次挟持了他,后来逃出长安。公元196年,曹操控制了刘协,并迁都许县,挟天子以令诸侯。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刘协被曹丕控制,随后被迫禅让于曹丕。公元234年,刘协寿终正寝,享年54岁。葬于禅陵(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北小风村),谥号孝献皇帝。
他试图做个好皇帝,也曾经开仓赈灾,救济百姓,让公元194年的长安城中少饿死了一些人。他不甘为儡,但他却因此失去了妻子和两个儿子。当他的妻子伏皇后被曹操的士兵从藏匿的夹墙里拽出,披头散发、光着赤脚丫向他求救,他甚至连自己的命何时结束也不知。也许,从那一刻苦时,他就将事世看透了。当他禅位曹丕,被贬为山阳公,居住山阳城(今焦作),济世悬壶成为称职“郎中”,大彻大悟的那一刻,也便注定了他“安全”的后半生。据说,今焦作百姓当年把他和他的妻子曹节(曹操的女儿)为“大”(父亲)、“美”(母亲),并将这种对于父母的称呼一直延续至今,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呢?当不了好皇帝做“大”何尝不是一种完美的人生风景?富人或者高贵的人记仇,百姓或者卑微的草民报恩,这是人民给他的善终。
杨广:总有一些人被泼得很脏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
杨广生于大兴,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隋朝大运河 ,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对后世颇有影响,然而频繁的发动战争,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造成天下大乱,导致了隋朝的覆亡。大业十四年(618年),骁果军在江都发动兵变,杨广被叛军缢弑。唐朝谥炀皇帝。
他是不隋的末代皇帝,但没他那些弑杀他的人却没法玩转一个朝代。那些人立他的孙子杨侗(隋恭帝,604年-619年)为帝,杨侗在位仅一年,谥他为世祖明皇帝,被后世那些替他鸣不平的人称为隋明帝。历史真是王者写的?他的事情我们不多说,引用学者胡戟的一句:“在中国从门阀贵族政治向科举官僚政治转化,从门阀社会向门阀后社会转化的历史关头,宇文泰、宇文邕、杨坚、杨广、李世民、武则天六人都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其中,在政治改革中走得最远的是隋炀帝和武则天。可后面这两位在历史上却是脏水被泼得最多的。”
李柷:无辜者的历史像玻璃碴
唐哀帝李柷(892年-908年),原名李祚,唐昭宗李晔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
乾宁四年(897年),封辉王。天复三年(903年),授任开府仪同三司、充诸道兵马元帅。天祐元年(904年),唐昭宗遇害后,蒋玄晖假传遗诏拥立李柷即位,时年13岁。天祐四年(907年)三月,李柷被时为天下兵马元帅、梁王的朱全忠及其亲信逼迫,把皇位“禅让”给了朱全忠,于是盛极一时的唐王朝就此灭亡。李柷在位3年,被废次年被鸩杀,葬于温陵,年仅17岁。
逼迫他让位的那个人与他有杀父之仇,又将他推到前台,作为一国之主,他没有任何权力。《新唐书》评价他的父亲唐昭宗赞曰“自古亡国,未必皆愚庸暴虐之君也。其祸乱之来有渐积,及其大势巳去,适丁斯时,故虽有智勇,有不能为者矣,可谓真不幸也,昭宗是已。昭宗为人明隽,初亦有志于兴复,而外患已成,内无贤佐,颇亦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徒以益乱。自唐之亡也,其遗毒余酷,更五代五十余年,至于天下分裂,大坏极乱而后止。迹其祸乱,其渐积岂一朝一夕哉!”这话如果放到他这里,只会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光有好爸爸是不行的。而他,告诉我们的也许只能是历史上好运些无辜的人像一面镜子,玻璃的,碎了就是玻璃碴;碰它,伤着的不是手,而是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