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佳句赏析 > 唐代名相李泌从小就被誉为"神童",十三岁就修道隐逸,让人感叹

唐代名相李泌从小就被誉为"神童",十三岁就修道隐逸,让人感叹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笔记中李泌政治事迹的书写,其内容多能与史传相互印证,虽然有些文字有加油添醋的疑虑,但大抵来讲仍能与史实相符。在这个部分,则要进入笔记对李泌奇闻轶事的书写,其事迹就易与常理悖离,乃至于虚幻、怪异。然而李泌这种不凡的形象,却是在民间流传的一个重要面貌,至今人们谈到李泌,甚至可能不记得他政治上的功绩,却记得他的一些奇闻轶事。

唐代名相李泌从小就被誉为"神童",十三岁就修道隐逸,让人感叹

在笔记的书写中,李泌在出生前后便已有一些轶闻,发生在其母周氏身上,见《邺侯外传》:

唐代名相李泌从小就被誉为"神童",十三岁就修道隐逸,让人感叹

这种书写方法,当然是不可相信的,但这乃是笔记对古代的一些不平凡之人或伟人的传统写法,甚至在史传中也会使用,主要是凸显所写人物的特殊性,以有别于常人。而李泌即符合其条件,乃至于还有"泌生而发至于眉"此等书写,亦是极言其特异处。

唐代名相李泌从小就被誉为"神童",十三岁就修道隐逸,让人感叹

李泌画像

既然笔记对李泌出生的书写是如此的不寻常,及其长,也就更好发挥。不过也不会漫天胡写,通常仍会与其生平事迹、兴趣嗜好扣合。如史传中有取李泌"早惠"之事迹,并誉为神童,到了笔记中,其事也得到很好的发挥,叙写的更加完整。又李泌神童的形象并不仅止于此,寻此线更加铺张,还有称李泌"为儿童时,身轻,能于屏风上立,薫笼上行"者,此更深化了李泌的"神童"形象。再加上史传曾云李泌"谈神仙诡道"、"常持黄老鬼神说",以李泌如此喜好玄道之事,笔记也就能透过这些鬼神之说,将他的种种事迹形塑的更加精彩,如《邺侯家传》所载:

唐代名相李泌从小就被誉为"神童",十三岁就修道隐逸,让人感叹

据引文来看,李泌年幼时便命运多舛,恐会死去,不过《外传》明显比《家传》添加更多玄幻的成分,在经过一番波折也终于免除李泌早夭的窘境。而除了上文此等怪异之事外,在《邺侯家传》、《邺侯外传》中还有相当多的书写都侧重在此类诡异的事迹中,如:

唐代名相李泌从小就被誉为"神童",十三岁就修道隐逸,让人感叹

第一则文字的书写大概是说李泌欲随隐者修仙,然隐者以为李泌尚有俗事未尽,遂不许。第二则文字则透过隐者说明李泌亦是"同道者",乃托一修仙小童,但此小童不幸夭折,葬之,后在其所葬处发现一黑石,石中文字又再次透露李泌将为宰相的讯息。这两则笔记的书写相当有趣,中心概念有二,一为李泌求道、修道的偏好,二为李泌未来任宰相之事,充分的反应书写者想要将"求道之人"与"宰相"这两个身份同时加诸李泌身上的意图。

唐代名相李泌从小就被誉为"神童",十三岁就修道隐逸,让人感叹

李泌谈玄论道

在笔记中,李泌富有玄道、诡异元素的内容相当多,那是结合了李泌生平与偏好所衍生出的成果。然而,有关李泌的奇闻轶事也不仅止于此,还有一种,乃是以李泌与皇帝之间的互动为素材,如"代宗践阼征李泌"之事便是:

唐代名相李泌从小就被誉为"神童",十三岁就修道隐逸,让人感叹

从"代宗践阼"来看,此文所指之事发生在宝应元年前后(762)。文中指出,代宗即位旋即便命人诏李泌入京为官,此可见代宗是何等的重视李泌。虽然经过考证,此段文字所载是假,但单纯以笔记来看却是无妨,仍能凸显李泌的生涯经历的传奇性,也能展现代宗皇帝对李泌的爱戴与重视。

李泌与当朝君主之间的信任关系相当的深刻,又为了凸显这层关系,《邺侯外传》中甚至有亲密接触的文字出现,见以下这段引文:

唐代名相李泌从小就被誉为"神童",十三岁就修道隐逸,让人感叹

此则笔记书写之事相当滑稽,但以其内容来看,却也可以反应肃宗对李泌之信任与爱戴,这也是书写者的立意之一。而另一立意,却是建立在内容的"滑稽"之中,书写者希望能透过这则书写,反应李泌在人格上的特异性,以加深李泌不同于凡人的特质。

修道隐逸

上个部分谈到笔记资料中对李泌奇闻轶事的书写,本段则针对笔记书写对李泌修道隐逸的事迹为研究对象。事实上,"修道隐逸"也属于"奇闻轶事"的范畴内,不过李泌在修道隐逸的形象却又比其它轶事来的明确,故此处特别列出来讨论。

唐代名相李泌从小就被誉为"神童",十三岁就修道隐逸,让人感叹

影视剧照李泌

谈到李泌修道隐逸的偏好,在他生涯的早年就已形成,《旧唐书》有云"天宝中,自嵩山上书论当世务,玄宗召见"、《新唐书》亦有"常游嵩、华、终南间,慕神仙不死术。天宝中召讲《老子》",还有前段引到的"常有隐者八人"及"有隐者携一男六七岁来"这两段文字,据"后两岁,为玄宗所召"来看,玄宗召李泌在天宝十年(751)其时李泌三十岁,而李泌在三十岁前就已曾遁隐名山,即便受玄宗召为京官,也都还是透露出"欲随隐者修道"、"与隐者是同道人"的讯息。

据史传与笔记书写所载,李泌一生隐于名山四次,见于史者则只有三次,第一次在开元二十五年(737)与张九龄分别之后,第二次在天宝十年(751)玄宗召为官前,第三次在天宝年间(751之后)遭杨国忠陷害出贬时,最后一次则在至德二年(757)肃宗收复长安后。

史传对李泌遁隐期间的事迹几乎没有着墨,而在笔记中虽有些许书写,但对于补足三个空白时期的内容仍相当有限。不过笔记的资料对李泌隐逸时期的补充仍有贡献,在《邺侯外传》有这么一段文字:

唐代名相李泌从小就被誉为"神童",十三岁就修道隐逸,让人感叹

按"九龄出荆州"来看,此则文章所写之事发生在开元二十五年(737)后,李泌受张九龄之邀,至其郡并与九龄共游。别九龄后,李泌更自行游访于衡山、嵩山中,其时应属李泌第一度隐逸的时期。李泌于衡山、嵩山时,期间所遇之玄幻奇异之事固然太超乎现实,不过却也可以视作李泌初次游仙修道所获得的美好感受与启发。再据同样是《邺侯外传》的笔记来看,其时李泌可能也不只是空有一些虚无飘渺的感受而已,见引文:

唐代名相李泌从小就被誉为"神童",十三岁就修道隐逸,让人感叹

根据此段文字的书写,可知李泌初隐衡山时,曾造访衡岳上清宫修行得道的张太空先生,受其指点,拜之为师。且还与明瓒禅师共游、撰书。更隐于衡岳寺中读书,并受奇僧懒残的开示提点。这一连串的事件,对初次隐逸的李泌影响重大,就如同他在童年时便已扬名得志一般,他在隐逸偏好形成的启蒙时期,也有着无往不利的珍贵经历,这对其偏好的养成有着推波助澜的效果。

或许笔记对李泌这段时间的书写,可以解释李泌为何一生都如此的钟爱于隐逸修道,其源头不外乎初期的顺遂与得志。而在笔记中,除了对李泌第一个时期隐逸修道的书写外,其它时期的内容便少之又少。有载的分列于下:

唐代名相李泌从小就被誉为"神童",十三岁就修道隐逸,让人感叹

引文1所载的便是李泌第二度隐逸的时期,"游嵩、华、终南"等字眼与《新唐书》所载"常游嵩、华、终南间"可互相为证,然文字内容所载讯息太少,并无法知道李泌在第二度隐逸时的事迹与生活状况。

引文2、3、4所载的是李泌第四度隐逸的时期,李泌于肃宗朝立功,但在功之时却毅然绝然的选择潜遁,其时肃宗虽然挽留,但李泌以"五不可"说服肃宗,终得隐衡山。且肃宗还为其造屋,并优诏其虽隐仍给以三品禄俸,极为厚爱,此数事均可见于史传,相互为证。

唐代名相李泌从小就被誉为"神童",十三岁就修道隐逸,让人感叹

杭州湖滨三公园李泌井

又在第4点中所云之"山居累年,夜为寇所害,投之深谷中"等文字,乃是除了第一个时期外,极少有的事迹书写,事件发生在"代宗践阼征李泌"前不久,此则文字所想要透露的讯息,一方面凸显李泌甘于隐逸,另一方面还彰显佞臣李辅国的罪恶。

再来看到第5、6点,所载的乃是李泌修道后的成果,在第5点的书写中,略略可见李泌是修道有成,"绝粒多岁"、"引指使气"、"每导引,骨节皆珊然有声"等都可见其异于常人之处,文字中所有的是惊奇与赞叹。但到第6点中,虽然仍有言李泌"服气导引,并学禹步方术"之事,不过在下文中,李泌"上屋禹步禁呪",却落得"堕于屋下"、"所居之室,烧荡尽"的下场,戏谑讽刺的意味相当浓厚。

唐代名相李泌从小就被誉为"神童",十三岁就修道隐逸,让人感叹

邺侯书院怀李泌

总之,在笔记的书写中,对李泌第一个时期的隐逸事迹多有着墨,除此之外则少有文字。虽然李泌隐逸期间的事迹仍有大半空白,但笔记的书写,对于李泌隐逸启蒙时期的填补实有贡献,也能够透过这些文字的书写,来揣摩李泌钟爱隐逸修道的来由。


参考文献:

《太平广记》

《邺侯外传》

《新唐书‧李泌列传》

《旧唐书‧李泌列传》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中华道藏》

《辨疑志》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