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佳句赏析 > 乱谈三国人物之魏武帝曹操:演义中的乱臣贼子,正史上的护国良臣

乱谈三国人物之魏武帝曹操:演义中的乱臣贼子,正史上的护国良臣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得益于”自宋朝以来民间艺术的渲染,最终经过《三国演义》的总结性刻画,数百年以来,曹操在民间的形象可谓“名为奸雄,实为奸臣”。《三国演义》中虽然对曹操的定性是奸雄,但从文章实际对曹操的描写来说,只见“奸”而不见“雄”。如曹孟德灭门吕伯奢一家后,根据演义的描写,曹操说了一句经典的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一副以自我为中心,阴险狡诈的样子。

乱谈三国人物之魏武帝曹操:演义中的乱臣贼子,正史上的护国良臣

然而,在正史记载中,曹操所说的仅仅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种表述仅仅是针对吕伯奢家族的所作所为,因为吕伯奢家族有可能对曹操不利(当时曹操是通缉犯),意思是“与其让你们先对不起我,报官把我抓了,不如我先干掉你们以求自保”,这样一拉,则可看出曹操干掉吕伯奢一家为无奈之举。

乱谈三国人物之魏武帝曹操:演义中的乱臣贼子,正史上的护国良臣


另外,《三国演义》中多处对曹操的心理描写,也都突出了他的“奸”而丝毫不见其“雄”。

实际上,东汉末年的著名人物鉴定专家许少对曹操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非常贴切。曹操的“奸”,体现在做事手段上,的确在有时候,曹操疑心病重,好收买人心,甚至不惜用阴谋来除掉对自己不利之人;而曹操之“雄”,则体现在他人物的品性和内在上,他是有雄心大志之人,他的“奸”不仅仅是为了能让自己得到好处,他是也是为了实现他匡扶汉室的理想。

乱谈三国人物之魏武帝曹操:演义中的乱臣贼子,正史上的护国良臣

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曹操详细地说明了自己志向变化的历程以及原因:

后徵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讨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也就是说,曹操之所以最终能成为宰相,位极人臣,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出于他的本心,而是客观环境逼迫他不得不一步一步走向这个位置。青年时代的曹操从军,大破黄巾军,想要为国建功,目标不过是通过取得功勋,实现封侯的目标。但无奈,天下诸侯,野心勃勃者太多,在征讨这些人的过程中,曹操不得不一步一步扩充实力。

乱谈三国人物之魏武帝曹操:演义中的乱臣贼子,正史上的护国良臣

​在消灭了这些割据诸侯之后,曹操的实力已经超出了他自己原先的想象。因此,他能成为丞相,可以说是时代使然。如果条件允许,曹操何尝不想做一位“治世之能臣”,留得千古芳名?但生逢乱世,要实现理想,他不得不成为一名所谓的奸雄。

乱谈三国人物之魏武帝曹操:演义中的乱臣贼子,正史上的护国良臣


结合《让县自明本志令》的内容,再对照曹操的一生,便会发现,曹操所言的确是无半点虚言。光和末年,黄巾军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前往颍川一代讨伐黄巾军,因战功被封为济南相。曹操在担任济南相之后,革除积弊,整顿当地吏治,使社会风气焕然一新,《三国志》记载:

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魏书曰:长吏受取贪饕,依倚贵势,历前相不见举;闻太祖至,咸皆举免,小大震怖,奸宄遁逃,窜入他郡。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后来,董卓入京,祸乱朝纲,曹操在地方兴起义军,与袁绍等人联合讨伐董卓。在讨伐董卓的众多诸侯中,绝大多数都是各怀鬼胎,观望不前,而曹操则不然,他一心为汉室除贼,多次主动率军出击,并且亲自督战,甚至身受重伤:

太祖曰:「举义兵以诛暴乱,大众已合,诸君何疑?向使董卓闻山东兵起,倚王室之重,据二周之险,东向以临天下;虽以无道行之,犹足为患。今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遂引兵西,将据成皋。邈遣将卫兹分兵随太祖。到荥阳汴水,遇卓将徐荣,与战不利,士卒死伤甚多。太祖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从弟洪以马与太祖,得夜遁去。

乱谈三国人物之魏武帝曹操:演义中的乱臣贼子,正史上的护国良臣

同时,曹操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分析了当时的局势,为诸侯联军提出了完备的进攻计划,足见曹操对于讨伐董卓之事的重视与用心,也由此可见,曹操并不是为了扩充实力,或者坐山观虎斗而加入诸侯联军,而是真正希望帮助国家扫除奸佞。然而,曹操的一腔热血,并没有能感染到其他诸侯,他的计策,几乎没有人听进去:

太祖到酸枣,诸军兵十馀万,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太祖责让之,因为谋曰:「诸君听吾计,使勃海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全制其险;使袁将军率南阳之军军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高垒深壁,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邈等不能用。

此后,曹操依旧坚守本心,一心讨伐董卓。在此过程中,袁绍,韩馥等人终于暴露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他们讨伐董卓,本身就是为了自己控制皇帝,实现自己的野心,眼见董卓实力强大,他们便意图拥立旁支皇亲刘虞为皇帝,并且和曹操商议。曹操义正言辞地拒绝了他们:

袁绍与韩馥谋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太祖拒之。

后来,曹操在破败的洛阳迎接了汉朝天子,被任命 为丞相。自此,曹操后续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几乎都是在扫清这些心怀不轨的的诸侯。袁术冒天下之大不韪称帝,曹操以天子的名义讨伐之;本身便心怀不轨的袁绍骄横,曹操击败了他;北方的乌桓,匈奴作乱,曹操出兵讨伐。这一系列的军事行动,无一不是在为行将就木的大汉王朝艰难地留住最后一口气。

乱谈三国人物之魏武帝曹操:演义中的乱臣贼子,正史上的护国良臣


最终,曹操统一了北方,权势达到巅峰。但即使如此,他依旧保持着对汉王朝的忠诚,对于汉天子,他从来只有尊重。唯有在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之时,他才会对天子身边之人动手,无论是董承国舅,还是伏完国丈和伏皇后。历朝历代,但凡天子敢于对权臣不利者,权臣的处理方式很简单,直接废掉天子,曹操的后代曹髦便是被司马昭这样处理掉的。但曹操明知道是汉天子想要取他性命,但他依然只追究了直接行为者,对汉天子,他始终保持着作为臣子的义务。

同样是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曹操的一句话,更是突出了他对于大汉王朝的贡献,既是在回击时人对他的偏见,也是在阐明自己的本心: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仅这一大贡献,便不知比那些自称意欲“兴复汉室”者,高明出多少!

最后用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国之中的一段经典论述,来结束本文:

实际上,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在我们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当中的曹操和诸葛亮一个神一个鬼,恰恰就是我们人性的两面,人是复杂的,人是矛盾的,任何人的内心深处都有善与恶的斗争,当我们这个人性折射到文学艺术作品当中,折射到我们的民间传说当中就形成了这样两个形象,因此我们说他们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这枚硬币就是人性。他们也是长江 的后浪和前浪,曹操是前浪,诸葛亮是后浪,都在致力推行一条属于庶族地主阶级的法家路线。长江 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诸葛亮变成后浪以后,曹操就不可避免地死在沙滩上了,而我们今天回过头来看这段历史,我们应该看得更高、看得更远、看得更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关阅读

  • 魏武帝曹操究竟是怎么样一个人?

  • 成语词句网佳句赏析
  • 魏武帝,他先据兖州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接着以此为基础开始四处征伐,逐步消灭了盘踞在兖州周围的大小势力。可惜赤壁之战让曹操由此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他也只能成为“周文
  • 魏文帝曹丕为何要冤杀直臣

  • 成语词句网佳句赏析
  • 魏文帝,魏文帝曹丕是建安文学的代表者,也是汉朝四百年统治的终结者,不仅诗写得好,文学理论也很有造诣。这个爹不疼娘不爱,兄弟冷眼相看的苦逼孩子能够走上皇位着实不易,难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