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佳句赏析 > 唐朝诗人信手拈来的一首诗,却成千古名作,还诞生了两个成语

唐朝诗人信手拈来的一首诗,却成千古名作,还诞生了两个成语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唐朝有很多二三流的小诗人,却写出准一流的作品。

例如李益的“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金昌绪的“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王驾的“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这些诗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诗红人不红”。

盛唐山水诗人常建也是他们中的一员。

这个名字也许我们不太熟,但他却有一首千古名作,写出了“静”的最高境界,常人难以企及

此诗名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全文如下: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唐朝诗人信手拈来的一首诗,却成千古名作,还诞生了两个成语

这是一首题壁诗,描写的是诗人清晨漫游古寺所见之景,短短8句,却诞生了两个成语,也算是不简单了。

此诗的作者常建字号不祥,只知他大约活动于盛唐时代,曾经和王昌龄为同榜进士。

在唐朝“五十少进士”,而且并不是中了进士,就能青云直上,像孟郊46岁中了进士,51岁才混了个县尉。

而常建差不多也是如此,虽然高中进士,却一直不得志,最后的他看破名利,隐居鄂渚的西山。

他的诗歌大多写山水田园,与王维孟浩然算是同道中人。

不过可惜的是他现存的作品并不多,而这首《题破山寺后禅院》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了。

唐朝诗人信手拈来的一首诗,却成千古名作,还诞生了两个成语

诗歌开头便交代了时间和地点。

清晨,他信步走进古寺,初升的红日照射着屋后的山林,显得更加翠绿葱茏。

首联看似很平淡,其实却暗含深意。

“初日”,写出了旭日东升的勃勃生机,这不仅是大自然之景,更是诗人内心的写照,此时他的心情就像这初日一样美好,充满希望。

接着的颔联写的是后禅院幽静迷人的景色,此句还诞生了一成语——曲径通幽

他沿着竹林掩映的小路,走到了幽深的后院,发现僧人们诵经礼佛的禅房就在那花木深处。

这样幽静美妙之景怎不令人陶醉呢?

北宋的文坛大佬欧阳修就曾对此句赞不绝口,也曾想模仿着写,却始终无法下笔。

后来他在青州的一处寺庙歇息,终于也亲身体会到了“曲径通幽”的意境,却仍无法写出这样的诗句。

由此可见常建这两句诗境界之高,连欧阳修都无法企及,更遑论普通人了。

唐朝诗人信手拈来的一首诗,却成千古名作,还诞生了两个成语

而颔联的两句同样是千古名句,颇具禅意。

他举目远眺,只见山后日光明媚,鸟儿欢快地飞来飞去,他又走到清水潭边,只见潭中的倒影清晰却又空灵。此时的他已完全摒弃杂念,深深地陶醉在这山光水色中了。

佛家讲究“静”,摒除一切烦恼,而此时的诗人想来已是深得禅趣,所以才会有尾联的“万籁俱寂”。

尾联以声衬静,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境界,这也是诗人所追求的。

他沉浸在寺院的幽美之景中,仿佛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只剩那杳杳的钟声,引领着他进入更加空灵纯净的世界。

这种静中有声的写法,和王维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有异曲同工之妙,看似有声其实胜无声,都是为了衬托“静。”

而且常建这里的“静”不仅是指环境,更是心灵的一种“静”。

这样超脱世俗的境界,常人难以企及。

唐朝诗人信手拈来的一首诗,却成千古名作,还诞生了两个成语

全诗层次分明,一步步引领着读者进入了一个返璞归真、宁静祥和的境界,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后来清朝的纪晓岚评价这首诗“兴象深微,笔笔超妙,此为神来之候”。

不知读了此诗,你是否能领略到那种超凡脱俗的“静”呢?

- END -

作者:凯紫

看完的读者,记得给凯哥点个赞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相关阅读

  • “唐宋八大家”是指哪些人

  • 成语词句网佳句赏析
  • 唐宋八大家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文人墨客数之不尽,能在如此众多的骚客诗人中留名千古的,都是万里挑一的大诗人,大文豪。下面,我们来讲讲中国文学中著名的“唐宋八大家
  • 唐宋八大家

  • 成语词句网佳句赏析
  • 唐宋八大家,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劝学解》学业的精进出于勤奋,而荒废于游荡玩乐;为人做事的成就出于思考,而败坏出于因循
  • 唐宋八大家有哪些?是怎么记住的?

  • 成语词句网佳句赏析
  • 唐宋八大家,谢谢邀请,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剑雄品评"认为:记忆八大家名字的方法,我觉得按事件特征的不同来记忆为好。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