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1898年谭嗣同慷慨赴死,他是“维新变法”的重要成员,为革新中国现状而牺牲,不像康有为、梁启超那般逃到海外。
逃生的机会,谭嗣同从不缺乏,但他不为所动。比如,他在逮捕前放弃东渡日本的通道,而逮捕后侠客密友(大刀王五)花重金买通狱卒,准备劫狱救人。
谭嗣同拒绝了所有的好意,就是决意用死来启蒙民众,来改变僵化的社会。他说:“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
从他最后的狱中绝命诗,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一心求死的意志,希望能够唤醒国民麻木的心灵。“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诗中的张俭、杜根是东汉人,以不畏强权而闻名。
据说,刑场刽子手接到上级指示,谭嗣同被砍30余刀才断气。其壮甚烈,已经不是什么砍头,活生生的锯头。
在不见天日的大牢里,谭嗣同的妻子李闰来见他最后一面,2人伉俪情深泪相流。
夫妻俩早年生育一子,可惜不幸夭折,而谭嗣同忙于社会变革,以致多年膝下无子女。如今,丈夫即将用刑,却没有留下孩子,李闰心酸地哭泣道:复生(谭嗣同的字),我们还没有孩子。
谭嗣同的回复让她大为吃惊,他说国家已经昏暗不堪,现在生一个孩子,就是多生一个奴隶,生活在专制的黑暗中,还不如不生下来。
在香火观念根深蒂固的旧社会,谭嗣同面对妻子的愧疚,不仅没有丝毫责怪,还能如此温情的慰藉。或许他本来就没想过要孩子,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不自由的人。
要不要孩子会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就像现在的很多城里人不要孩子,或者生了1个就不要“二胎”,盖在于城市的高压让他们无法养育孩子。
谭嗣同的死,无疑会影响一批人,特别是有志于革命者。甚至,当我们现在读起他的事迹,还会有心潮澎湃的起伏,然而对于当时的大多数人来说,没一点触动。
甲被砍头啦,乙被砍头啦,谭嗣同也只是被砍头啦。人们围观刑场砍头的兴趣,远远高于对谭嗣同本人的理解,他们只想来凑热闹。
在长期的封建思想禁锢下,很多“卫道士”甚至仇恨谭嗣同,恨不得自己上去行刑,亲手结果这个乱臣贼子。少数病患的家人更是两眼发光地看着谭嗣同,期盼今天的“血馒头”会有神奇药效。
如果说谭嗣同不要孩子的言论,让世人脸红于“无后为大”的狭隘观念;那么他的血溅刑场的悲壮,就更应该让“看客们”脸红……可惜,这个社会总不乏看客,一丝的娱乐带有无穷的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