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诗:
又称诗歌。是一种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单就鉴赏诗歌而言,它可以是非常自由非常个性的,对于一首诗歌,每个人可以用自己喜欢的语言进行评价,表达自己的心情,甚至可以是不需要语言表达的,只需意会不可言传。
但是当诗歌鉴赏作为一道高考题的时候,我们就需要积累一些术语,学习一些鉴赏方法,从而更好地与别人沟通,更好地让阅卷老师知道你读懂了这首诗。
一首诗歌是由什么组成的?
形式上看就是连词成句、连句成篇,而诗歌在吟诵的时候又离不开节奏和韵律。
所以,我们从字(词)、语句、语序、节奏和韵律四方面来谈谈诗歌鉴赏。
1、字(词)
每一个汉字都是文明的结晶,都蕴含着数千年文明,每一个汉字也都包含着丰富的信息。
(1)组字成词。不同的组合也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
同样是“落花”:
可以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也可以说“落英缤纷”
还可以说“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同样是说夕阳:
可以说“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也可以说“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还可以说“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表达相似的情感,也可以用不同的词将微妙差别加以区分。比如表达一种朦朦胧胧的情感:
可以是飘渺,可以是恍惚,可以是迷离,可以是苍茫。
(2)还有一类特殊的词叫联绵词。他们分开不能表达单独的意思,但是他们天生就是为诗而生的。比如,花影婆娑、春寒料峭、残梦依稀、秋风凄紧、关河冷落、舞姿曼妙……
(3)有时候重复可以产生独特的效果,比如说叠词,
桃之夭夭、杨柳依依、蒹葭苍苍……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让人仿佛看到了漫漫长途的孤独与寂寞。
高考诗歌鉴赏有一类题就是“炼字”。
基本形式是:
诗中某个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你谈谈它的妙处。
或者诗中这个字还有一个版本是……,你谈谈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2、构句
诗歌的句子是一种特殊的存在,是一种奇迹般的存在。现代汉语中我们会有主谓宾定状补,一个句子的各种成分都有它独特的功能,共同构成了我们今天的语言。但是这一切在诗歌当中通通可以打破:
一首诗,一句诗,可以没有动词,没有介词,没有连结词,甚至没有主语,没有谓语,没有宾语,可是我们就是能够读得懂,而且,比那些语法分明的句子更有蕴藉。真正实现了简约而不简单,实现了少即是多。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极简的诗歌语言背后却是复杂的情绪:
因为“怜光满”所以才“灭烛”,虽然披了衣服依旧觉得更深露重。非常细腻地写出了彻夜难眠、怀念远人的情感。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句把一切都简化了,但是这样的一种简化没有让诗变得单薄,反而变得更加厚重。有“炼字”自然也就有“炼句”,提问形式很相似。
3、语序
古人律诗亦是一篇文章,似语无伦次,而意若贯珠。——《潜溪诗眼》宋 范温
不循常规的表达,造成错综灵动和无穷的妙趣。
比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正常的语序应该是,浣女归来导致竹林喧闹,一只渔舟从水下划过形成了莲叶荷花的晃动。但是作者偏偏不这样写,他要先写“竹喧”,先写“莲动”,将一首诗写的有声音、有动态感,语序的颠倒,造成先声夺人的效果。
很多时候语序变化可以实现内容和情感的强调。
4、节奏韵律
诗是最接近音乐的文体,它可以吟唱。在教育不普及的古代,诗、礼、乐都是可以用来教化百姓的。《论语 泰伯》中有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因为限制,所以优美。
诗词有着严谨的用韵和平仄规律,被称为“带着镣铐跳舞”,可以给人独特的审美感受。谈到诗歌的时候,人们常常用音乐做比。
李清照《声声慢》中用了很多入声韵,有吞咽的感觉,表达凄凉悲苦之情。所以梁启超说: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就高中而言,韵律节奏的考查并不太多,所以不做过多赘述。
近日定时训练有一道题:
在诗句排序的时候,有一个重要依据就是题干说的“七言律诗”,它的格律要求比较严格,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但是不太清楚格律平仄的同学,也可以借助内容和语感进行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