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唐僧去取经时,曾信誓旦旦的答应唐王:“只在三年,径回东土”,结果他这一去便是十四年,比预期的时间整整晚了十一年,估计唐预计的时间,是没有妖怪阻拦的时间,因为最初观音并没有跟他说,取经路上要渡过八十一难。
尽管路途艰辛,唐僧仍不负众望取来了真经,可最终的结果总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如来在取经之初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甚至有观音菩萨全程监督,一共一百回的章节,光是取经的铺垫就用了十几回的章节进行描写,然而取经之后,对于“真经”的描写却一个字都没有,也就是说我们对唐僧所取之经仍然停留在,取经准备阶段如来对三藏经的描述上:
“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
原文中已经说得很清楚,唐僧要去取的是三藏经,观音在长安也是如此说法,唐僧更是因为要去取经,被李世民把名字都改成了“唐三藏”,抛开是什么经不说,首先从数量上来看,我们下意识的认为唐僧取来经书的数量应该是35部共15144卷,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唐僧最重取来经书的数目根本就不对!仅仅只有经书的三分之一,共5048卷,按照如来的说法是刚好合一藏之数。
原文中道:“此经有三十五部,各部中检几卷传来,共计五千零四十八卷,此数盖合一藏也。”,看到这里我们才明白,唐僧取来的经书并不是三藏经的所有,而是在三藏经中检了一些传给他,从而凑够一藏的数目,那唐三藏是不是应该改名为“唐一藏”了?
确实,如来只说了传给唐僧三藏经,却没有说传多少,这就好比一个文字游戏,如来确实聪明,说话总是给自己留有余地,即便是这传出去眼中缩水的三藏经,他还给人家在水里泡了泡,其中有些残缺不全,也就是说,唐僧辛辛苦苦取到的三藏经,连一藏都不到。
而如来煞有介事的安排取经,难道最后他反悔了?或许我们可以从如来的一段话中找到答案:“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
如来完全可以将三藏经送到大唐,他之所以没这么做是因而他认为东土的人愚蠢,太容易得到的东西都不珍惜,所以要让真经不容易得到,更何况物以稀为贵,三藏经只有他有,如此才能让得经者更加珍惜。
我们从这个方面来考虑,唐僧到了灵山有个索要人事的桥段,明面上是阿傩迦叶的过错,实际上是如来暗中指使,从这个人事方面就可以看出唐王对经书到底重不重视,结果唐僧只能拿出个紫金钵盂,再无其它傍身之物。
而且唐僧说好的三年取来真经,结果十几年了无音讯,这期间谁听过唐王过问取经的信息?如此又表现出东土对经书的不重视,如来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将传出的真经大大缩水。
唐僧取来真经后,正要当着众人的面念经,结果被八大金刚叫回灵山,唐僧将经书“丢”到一边,这一“丢”已经完完全全暴露了,已经严重缩水的三藏经根本就不重要,唐僧心里也明白,所以取经的重点不是“经”,而是“取”,三藏经只是个噱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