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生而为人,活在这三维的世界。时间和空间是我们存在的依凭,也是我们存在的限制。
而文学艺术,恰恰给了我们挣脱时空限制的可能。
《圆桌派》中,有一次蒋方舟说起“小说的本质是什么?”她给出了一个答案:
小说的本质就是时间。
这句话击中了我的内心。不仅仅是小说,诗歌也是如此。不仅仅是时间,还有空间。
在诗歌中,“时”与“空”是自成体系的。
它可以和现实世界是一致,【比如图中的“记录”】这个时候,我们常常忽视了诗中时空的存在,如同我们常常忽视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一样;但诗歌中的时空又常常与现实世界是不一致的。【比如图中的“强调”与“打破”】
在不一致的时候,让人们对“时”与“空”有了更强烈的感受。
以《唐诗宋词选读》第一专题: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几首诗为例,感受一下诗歌中的时与空。
01《滕王阁》
王勃的《滕王阁》诗因为《滕王阁序》光芒的掩映,常常让人们忽视,事实上,这首诗写得非常精彩,尤其是其中时空转换的布局。
1、首联: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首句直言其“高”,一个“临”字把滕王阁居高临下的风采写尽。
下文的“南浦云”“西山雨”“槛外长江”等意象皆从此句出来。
这句是从【空间】起笔。
第二句“罢”,写出了一个事件、时代、场景的终了,遥想当年繁华的宴会歌舞,而今一去不返,后面盛衰无常的感慨都从这句生发。
这是从【时间】角度来写。繁华易逝、兴衰无常
2、颔联: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这一联的“画栋”“珠帘”本是室内之景,却用“飞”“卷”两个字勾连了室外的“南浦云”和“西山雨”。这种【空间】的【打破】,让人们更具体地感受到了滕王阁之“高”,是对首句的呼应。
而这一联中的“朝”与“暮”,则是【时间】的流转,既是三四句的互文,又勾起了人们对往日无数的朝朝暮暮滕王阁都这样伫立此地的联想。
3、颈联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闲云”“谭影”本是登高所见之景,但想想这样的景象已经过了多少春秋?眼前这景象便包含了【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尤其是【时间】,瞬间有了一种厚重感。
那些日复一日不变的风景,有时候可以成为岁月流逝的见证者。
这样的例子,在古诗当中俯拾皆是。
以博大永恒的景象衬托人生短暂,
抒发珍惜广信、感慨世事的态度。
它可能是见证六朝兴衰的“淮水东边旧时月”,(“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可能是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江山”(“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千古江山,英雄物觅”)可能是森森的古柏、坍圮的城墙;(“锦官城外柏森森”“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可能是寻常的巷陌、渐落的夕阳(“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
时间是看不见摸不到却又分明存在的,所以,我们需要一些形象具体的东西来寄托。除去这些比人类存在更加长久的事物之外,那些转瞬即逝不断变化的事物也可以提醒我们时间的存在与流逝。比如,年年“绿”的春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比如,如期而至的“燕子”。(“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比如,勾起少妇愁思的“陌头杨柳色”。(“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在“时”与“空”的限制和触发下,有人“怀远”,有人“思归”。有人恋恋不舍,有人念念不忘。有人大彻大悟,有人感慨万千。几乎所有的诗歌中都有时空的痕迹
4、尾联: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尾联的追问提醒昔人已去。【时间】这一问无需回答,只在最后一句以景结情,寄慨遥深。“槛外长江”既是眼前登临所见之景,又是当年繁华到落寞的见证者。【时间、空间】
梳理一下:诗中的时空常常借助意象来体现。
【时间意象】:
朝、暮、闲云、潭影、日、长江
【空间意象】:
画栋、珠帘、南浦云、西山雨、长江
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时空之间不是阻隔的,而是相通的。孔子看到流水,会想到时间流逝,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慨叹。李煜面对“流水落花”会发出“春去也!”的感慨。
02《春夜别友人》
银烛、金樽是室内之景,
明月、高树、长河、晓天是室外之景,
为什么会发生从室内到室外的转换?
是因为在离别时分依依不舍,所以从宴饮到话别用了很长的时间。
空间的转换、意象的变化背后都藏着时间的流逝。
在看待诗歌的时空问题上,一定不要机械割裂地对待。
03《春江花月夜》(全诗略)
作为“孤偏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之中的时空更是如此。
从月升到月落,借助春、江、花、月写出了这一夜之间、普天之下的游子思妇的情怀。
又不仅仅限于这一夜,还发出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终极追问和“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人生慨叹。
在诗歌的世界里,时间和空间就这样被诗人推到我们的面前。
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借助文字,感受永恒与短暂、伟大与渺小带给心灵的启示与震撼,也与前人和后人之间产生一次次共鸣,纵然在诗歌艺术的世界里我们拥有了更大的自由,我们依然离不开时空的限制。
于是,时空也成了鉴赏诗歌最重要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