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吐蕃人的河陇政权(1)——“佛子”唃厮啰与唃厮啰政权的初创!
“唃厮啰”这个词,在史料里有两个不同的含义。
首先,它是作为一个人的称谓(注意不是人名),是“尊号!”
其次,它一个吐蕃人政权的名字。
这个吐蕃人组建的政权,从公元1008年(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创立后,绵延长达百余年。其执政核心区域在黄河、湟水流域(简称河湟,今青海东部地区),都城定于青唐(西宁)。故也称“青唐吐蕃政权”,或“青唐唃厮啰政权”。
吐蕃王朝崩溃后,河西、陇右两个地区迎来了军阀割据的时代,很多政权都是由滞留于此的吐蕃后裔所建立。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凉州(武威)的温末政权、潘罗支(六谷部)政权和青唐的唃厮啰政权了。
公元1000年左右,党项人开始强势崛起,打破了河陇地区长久以来形成的政治平衡。
1032年(宋仁宗,明道元年),党项军队在李元昊的率领下,攻占重镇凉州。
生活在凉州周边的吐蕃部落向南迁徙,逐渐在青唐(西宁)、宗哥城(今青海平安县)和邀邈川城(今青海乐都)附近聚集,并创建了另一个吐蕃后裔政权——唃厮啰政权。
一、强邻夹持中的生活
公元1004年,六谷部政权的首领潘罗支,被党项人收买的同族,摆下鸿门宴杀害。
这一事件标志着,凉州吐蕃人政权的没落。周边的吐蕃部落,为躲避战祸,开始大规模南迁湟水流域。
《宋史·吐蕃传》记载:凉州陷落后,“潘罗支旧部往往归厮罗”。曾巩所著《隆平集》也记述:“及元昊取西凉府,唃厮啰得厮铎督之众十余万。”
唃厮啰得凉州民众十余万肯定是虚数,不过六谷部南逃的属民,大多最终归附唃厮啰政权,应该是确定无疑的。
但湟水流域,也不是吐蕃人的“香格里拉”,他们依然要面对非常严峻的局面。
成功占据河西走廊的党项人,对湟水流域的觊觎之心从未断绝。
其实,党项人本也是古羌族的后裔,在吐蕃时期被称为“吐蕃外四族”,《宋史》中也认为“大约党项、吐蕃,风俗相类”。
党项兴起后,生活在灵、夏诸州的吐蕃人,也相继投奔归附了党项。凭借着这种有利条件,党项人提出了“西掠吐蕃健马,北收回鹘锐兵”的发展策略。
公元1030年(宋仁宗,天圣八年),西夏(党项)收甘、凉等州后,便将触角伸入湟水流域,与北宋展开了延续一百多年争夺。
生活在河湟的吐蕃人,正是在西夏北宋的夹缝中顽强生存,并唃厮啰政权。
唃厮啰政权的兴起基础,除了吐蕃民众本身的凝聚力外,还有赖于河湟地区优越的地理条件。
首先,湟水与河西之间阻隔着连绵高耸的祁连山,党项骑兵想要越祁连山南下显然困难重重。
这使得党项人想要染指湟水,只能向东取道河、渭二州。
但河渭二州长期被宋朝占据着,不容忍党项假道伐虢。
而唃厮啰政权的实力,虽难与宋、夏比肩,但作为两强间的砝码国家,却足以升任。
因此,宋夏在争夺河湟的过程中,对唃厮啰政权又拉又打,最终演化为走马灯似的三国杀。
正是因为宋、夏两强大的巨大压力,单个吐蕃部落难以生存,反倒导致各部落抱团取暖,形成了共生共荣的需求。
在河湟地区生活的吐蕃人部落中,宗哥族渐渐发展成实力最强的部落,成为了吐蕃诸部的一面旗帜。
宗哥族可以分为俩大势力集团,宗哥城(今青海平安县)的李立遵部落和邈川城(今青海乐都)温逋且部落。
有意思的是,两大势力同属一个部落,但却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
宗哥城的首领李立遵,早年曾出家为僧,其领导的部落一直保持佛教信仰。
而盘踞在邈川城的温逋且部落,却是坚定的苯教信众。
两个部落实力相仿、信仰不同,但在外力的捏合下,却结成了一个联盟。
这就出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推选谁来做领导人!
二、“佛子”西来
正当李立遵和温逋且争执不下时,一个人的出现,完美解决了领导权属的问题,这个人就是唃厮啰。
说起来,唃厮啰来到宗喀地区(湟水流域),可能真不是他的本意。
他十二岁之前岁月,一直生活在遥远的“高昌磨榆国”或者“西域武三咩”这个地方。
这两地方到底在哪,现在众说纷纭,存在三种说法:
1、部分学者依据“高昌”的地名认为,唃厮啰生活在西域高昌国一带;
2、部分学者认为“磨榆国”这是“木雅”之音译,其位置应在吐蕃本土波茹、高昌两部的党项羌聚居地,而“西域武三咩”就是桑耶寺;
3、部分学者通过藏文地名考证认为,“高昌磨榆”即为“郭仓芒域”的不同翻译方式,认为唃厮啰出生在今西藏阿里地区的芒域。
但可以肯定的是,不论唃厮啰究竟出生在哪里,反正跟宗喀没有任何联系。
少年时代的唃厮啰,从未想过会成为一个政权的首领,虽然他是吐蕃王系后裔,但这时吐蕃王系的身份显然已经不是个香饽饽了。
这时候,他也不叫“唃厮啰”,而是叫“欺南陵温”。
他十二岁时,一个途径他家乡的汉地商人,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宋史·吐蕃传》中对唃厮啰有如下记载:“唃厮啰者,绪出赞普之后,本名欺南陵温籛逋。籛逋犹赞普也,羌语讹为籛逋。生高昌磨榆国,既十二岁,河州羌何郎业贤客高昌,见厮啰貌奇伟,掣以归,而大姓耸昌厮均又以厮啰居移公城,欲于河州立文法(立文法,盖施设号令统众之意)。河州人谓佛为“唃”(jiao),谓儿子为“厮啰”,自此名唃厮啰。”
在汉语的读音中,“唃”一般读作(gu),但藏语对其读为“觉斯”,没有“啰”的音。
另外,有些史料将其记做“嘉勒斯赉”,“嘉勒”对应“唃”的音。
所以,从名字音译的角度上讲,应读“唃(jiao)厮啰”比较合适。
由此可见,一个入客“高昌磨榆”的河州人,得知唃厮啰的王族身份后,奇货可居,将其带回河州(甘肃临夏)。
关键还是“掣以归”,说不定唃厮啰本人并不愿意,而是给“掣”回来的。
没准儿这河州商人,想起了吕不韦的业绩,不想让吕相专美于前。
到了河州之后,他大肆宣扬唃厮啰的王族身份。
还别说,宗喀的吐蕃族裔非常认可,尊称其为“佛子”。
于是,“唃厮啰”便成了这个十二岁少年的称谓,进而成了青唐吐蕃政权的名号。
三、你争我夺的傀儡岁月
河州大户耸昌厮均得了唃厮啰这宝贝,马上就开始着手拥立,“以厮啰居移公城(今临夏境),欲于河州立文法。”
但还没等他准备好,就被宗哥族知道了。
宗哥族正在发愁没有一个能号领全族的旗帜性人物,听说河州的耸昌厮均手中有这么一个宝贝,二话不说直接就派人来抢。
公元1008年(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还没搞清楚状况的唃厮啰,浑浑噩噩的就被李立遵、温逋且劫持到廓州(今青海化隆)。
在廓州,他被宗哥族扶上了赞普之位,成了一个货真价实的傀儡君主。
《宋史》记:“既而总噶尔僧李克遵、邈川大酋温逋且,掠取厮啰入廓州,尊立之,部族寝强”。
应该说,唃厮啰的运气还不错,至少没有在一连串折腾中丢掉性命。
但想要从傀儡君主奋斗成为真正的领袖,显然要走过一段漫长的充满血泪的旅程。
宗喀吐蕃部落如此看重唃厮啰,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他吐蕃王统悉波野家族后裔的身份,还是得到了民众的拥戴。
据学者考证,唃厮啰确实是吐蕃王室“沃松”一系,为“下部三德”中“奥德”之子“挥德”的后裔。
这一点,在藏文史料《贤者喜宴》和《安多政教史》中也有相关记载。
在古代,“正朔”这鬼东西,有着现代人难以想象的魔力。
根正苗红的吐蕃王统后裔身份,让唃厮啰充满无限的诱惑力。宗喀的吐蕃首领均想将其据为己有,“挟赞普以令诸蕃”。
其次,远道而来的唃厮啰,在宗喀本地毫无根基,这也是个巨大的优点。
再有,唃厮啰当时只有十二岁,尚处于不能亲征的年纪,便于强权人物施加控制。
在这场唃厮啰争夺战中,李立遵笑在了前面。
他把唃厮啰扶上赞普之位后,自立为论逋(大相),成了实际上的受益者。
甚至,有宋人的笔记认为,唃厮啰能够来到宗喀就是李立遵运作的,“嘉勒斯责(唃厮啰),本西域胡僧李立遵携来吐蕃立文法,言是佛种,由是吐蕃咸皆信服之。”
但唃厮啰很有可能,并不是孤身一人来到宗喀。
南宋史学家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有唃厮啰的兄长和舅舅,在宗喀生活的记载:“初,嘉勒斯贵(唃厮啰)兄扎实庸咙为河南诸部所立,与唃厮啰分地而治,不相能也”,“秦州蕃部尚杨丹者,唃厮啰舅也。”
这些唃厮啰的亲族,在之后夺取政权的过程中,曾对他有一定的助力。但总的来说,身为外乡人的唃厮啰,依旧难免势单力孤之困。
作为曾经的僧人,李立遵深谙信仰的强大力量,现在“佛子”在手,如何会不好好利用?
他为了更好的控制唃厮啰,将两个女儿相嫁,也有史料记载“以妹相嫁”。
其实,谁嫁给唃厮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二人间建立的政治姻亲关系。
随后,在李立遵的大肆宣扬下,周边部落纷纷归附。
很短时间,便成为了“部族寝强,族帐甚盛,胜兵六七万”的强大集团,威镇整个河惶地区。
军容的壮盛,让李立遵生出了别样的心思。
他开始积极备战,扩展势力范围,甚至上表北宋,想讨个“赞普”的名号。
但他的心思,被深谙边事的北宋秦州知事曹玮一语道破,“赞普,可汗号也。立遵一言得之,何以处唃厮啰邪?且复有求,渐不可制。”
被北宋拒绝后,他居然恼羞成怒,要给宋军亮亮肌肉。
李立遵挑战北宋的战役是个什么结果呢?请看下一篇!
参考书目:
《唃厮啰家族世系史》_齐德舜;
《唃厮啰之_唃_音辨析》_王晓云;
《唃厮啰政权形成初探》_祝启源;
《唃厮啰及其政权考述》_魏贤玲;
《论唃厮啰政权的兴起》_陈庆英;
《论唃厮啰政权兴起之因》_乔春;
《宋代藏族政权唃厮啰研究综述》_张向耀;
《略论宋代西北吐蕃与周边政权的关系》_刘建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