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作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文化象,小象记得曾经念过一篇明代魏学洢写的古文——《核舟记》。
文中写到,在一个直径一寸的木头上,雕刻着苏轼与众友泛舟游赤壁的场景,人物表情、动作形态、船舱细节全部展现得栩栩如生: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这样高超精巧的工艺,不得不让人拍案叫绝!而这,就是我国的传统民间微型雕刻工艺——核雕。
核雕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在较小的果核上表现出复杂的题材现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陆小琴,就是核雕界的翘楚。
陆小琴出生于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吴中区光福镇。
受成长环境的熏陶,陆小琴从小就喜欢画画,美术课经常拿满分。高中毕业后,她去学了苏绣,当了一段时间的“绣娘”。
后来拜师学习木雕,在紫檀笔筒等小件木雕上,将苏绣的细针密缕“移植”过来,这样一做就是11年。
直到2006年,她敏锐地发现之前沉寂已久的核雕技艺起了复兴的势头,喜欢挑战自我的她毅然拜在核雕名师许忠英门下,学起了更加艰难的核雕。
没想到的是,别人要十来天才熟悉刀工,两三个月才会雕出罗汉头像,而陆小琴第一天就全学会了!
初次尝试就得到师傅的肯定,这让陆小琴内心窃喜不已:说不定,自己可以沿着核雕这条路,找到一个理想的成功方式!
于是,她开始认认真真地学习核雕,日复一日,陆小琴凭着长时间的耐性,潜心的研究,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渐渐雕出了自己的特点。
比如她会把在刺绣和木雕中学到的技法,如镶拼、浮雕和多层镂空雕等,适当地加入到核雕中。
每一件作品都融入作者的思想,它们才会有生命、有温度。
除了技法上,在题材上陆小琴也注重创新。
经过钻研,她找到了传统与创新的平衡点:风格是用来被抛弃的,创意才是艺术的根本。当新作品展现出新的容貌时,才算得上是创意。
所以她不局限于“千人一面”的十八罗汉、财神、弥勒等人物头像,而是更多把生活中的场景、各人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创造出了许多新的题材。
比如这幅《童年》,她雕刻的是一个一脸无奈的孩子,被大山一样的大书包压得快喘不过气来,表达了为现在的孩子减负的想法。
陆小琴还经常用核雕展现历史故事,以及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如用六颗核雕“讲述”梁祝的传说故事——英台求学、草亭结拜、同窗三载、十八相送、相思成疾、化蝶双舞。
为了筹备更好的作品,陆小琴常常将自己埋在绘画、文学的浩瀚典籍中,还经常外出旅游采风,寻找灵感。
每到一地,她就专门去观察最具特色的民俗风情,以及代表性的景观。
正是有这样的积累,陆小琴才有手到擒来的灵感,创作出一个个与众不同的作品。
对于目前别人说的现在核雕进入“冰河世纪”说法,陆小琴并不在意。她觉得,如果一个人只是为生计而去做核雕的话,那核雕行业只会是低迷的时期;如果用创作的心态去做,那核雕行业会永远都是巅峰时期。
这个年代真正难得、值得尊敬的,是那些愿意花大时间去坐一件事情的人。因为他们相信,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胜过把一万件事做得平庸。
这也正是有象拍客要探寻的:我们一直在思考城市与人的关系。
你不知道一件物品后面,有什么样的故事渴望人来倾听;你不知道这个城市的角落里,默默守着一门手艺的匠人,等待着有人来懂得、传承。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不可计数的精粹文化与工艺流传下来,这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扛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记录它、发扬它。
因为,善于传承才能善于创新。
今天推送的,是有象拍客作品《城市匠人之核雕大师—陆小琴》。这是有象拍客第一期作品,于9月26日上线有象视频,后续也会有更多的优秀作品涌现。
如果你也想用镜头记录身边的城市、人、故事,留存一份独特的记忆,欢迎来有象视频参加!
来有象拍客,你可以获得:
千万奖金 各类福利一大波
专业包装 全明星IP就是你
明星导师 跻身行业TOP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