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说起曹操这个名字,我想肯定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有人对他推崇备至,有人对他嗤之以鼻。
在东汉末年那个乱世之中。他先据兖州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接着以此为基础开始四处征伐,逐步消灭了盘踞在兖州周围的大小势力。之后挟天子以令诸侯,依次征袁术,灭吕布,最后官渡之战大败袁绍奠定了自己的霸主地位。
可惜赤壁之战让曹操由此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他也只能成为“周文王”,最终三分天下。可惜曹丕不是“周武王”,而司马懿也不是曹丕的“姜子牙”。
最终司马氏窃取曹魏江山,由此曹魏凐灭于历史长河之中,而一统天下的大业最终由司马家完成,也可谓是天意弄人。
对这样一个富有争议性的人物,我也有自己的看法,但是随着接触的事物越多,对曹操的看法也就越来越多,最终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正确的去看待这个人。
但是如果要我给曹操创造一个词语的话,那就是:多面君王。
总之小编有时候认为他是一个很矛盾的人,当然这种矛盾可能是因为他的家世和当时环境造成的。
他是大汉的能臣
曹操出身宦官之家,早年因为他的出身不好也因此经常被人诟病。
当时察举制已经濒临崩溃,这套汉代的选拔官员的机制因为渐渐的为世家豪门所垄断而导致寒门学子再难出头。
此时朝中宦官乱政的现象在东汉朝廷越演愈烈,而这些世家豪门也和经常宦官在做斗争。可是两次党锢之祸的惨败,让士人对宦官深恶痛绝,而曹操也因为其出身被诟病,虽然他本身并没做错什么。
曹操早年也是一个欲匡扶江山的有为青年。他任洛阳北部尉期间不惧权贵,制定了一套严格的法令希望以此来改善洛阳的法度。
当时的洛阳鱼龙混杂,大街上随便拉一个人可能就是当朝重臣的公子。果然不久之后就有敢挑战曹操威信的出头鸟了,大太监蹇硕的叔叔蹇图。
对于刚入仕的曹操来说,既然制定了一套法律,不执行那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曹操最终没有放过这个出头鸟,用制作的五色棒活活打死了他。
或许有人会说曹操是依靠家世才敢打死蹇图,可是难道在这之前真的就没有人拥有良好的家世来为民请命吗?难道曹操不知道打死蹇图会得罪蹇硕吗?恐怕不可能。因此不是敢不敢管,而是愿不愿意。
当时虽说世家和宦官之间争斗异常激烈,但是如果换一个人到这个位置你觉得有人会比曹操做的更好吗?正是因为心中有抱负,所以才会无惧其背后的势力。
这件事情之后,曹操遭到朝中权贵的打压,在朝中也起起落落几经沉浮。
可是就算如此曹操还是不改初心,在其位谋其政。担任议郎期间,他向汉灵帝上疏启用党锢之祸中遭到打压的士人们;任济南相之时,在其位兢兢业业,大力整饬吏治,一时间令百姓安居乐业,贪官污吏望风而逃,给腐败的东汉王朝建立了最后的一丝净土。
可是后来董卓乱政,天下大乱。而那些整天嘴上说着欲匡扶汉室江山的忠臣们有的依附于董卓,有的则战战兢兢明哲保身任由董卓祸乱朝政。
曹操因不愿与董卓同流合污,找了个机会偷偷逃出了洛阳参加了袁绍的讨董联盟。
但是讨董联盟的内部的勾心斗角让曹操感到寒心,此时的他已经看清了东汉朝廷已经人心不附了。
他是大汉的掘墓人
讨董联盟解散之后,曹操也开始逐鹿中原,他依次清理了兖州境内的黄巾军余部以此夺得了一块属于自己的根据地。
建安元年,曹操迎立汉献帝,从此刻开始曹操实力大增。但是也就是从这开始曹操从大汉朝的能臣变成了专权的奸雄:
首先:架空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从建安元年开始,曹操就陆续以天子的名义开始征讨四方。他先肃清盘踞在淮南、徐州的袁术和吕布等人。而对于凉州、荆州的马超、刘表等人则暂时采取怀柔政策巩固自己的后方,等一切稳定之后在收拾他们。
各路诸侯明知道是曹操的把戏,可是一个个都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当时汉室的名号还是有点用处的,如果拒不接受那就是等于和汉室为敌。
其二:杀董承等人,彻底消除汉室的影响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举动引起了当时朝中以董承为首的一干人的不满,为此董承四处联络当时朝中的一干重臣密谋除去曹操。
但是曹操可不是董卓,他窃国手段可比董卓要高明多了。董承他们的小动作自然瞒不过曹操,最终在事情泄露之后,曹操将董承一干人等全都处死,就连已经怀有身孕的董贵妃也不例外,唯有刘备逃过一劫。
董承一死也意味着汉献帝身边从此真的没有可信任之人了,从此汉献帝是真正意义上的傀儡了。
架空汉献帝,诛杀董承之后的曹操已经不再是那个初入仕途的曹操了,此时的曹操已经彻底的变为了乱世的奸雄。他做的一切不再是为了汉室,更多的则是为自己,为曹氏家族所考虑了。
他是一个大度的主公
曹操自陈留起兵到汉中之战为止历经了大小数十战,虽然其中的战绩有胜有负,可是却也让人看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华。
曹操在乱世之中能够成功除了自身拥有卓越的军事才华之外,还有他在用人方面的造诣。在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人之中,曹操可以说是他们三人之中最会用人的,也因此许多人才纷纷主动前去投靠的,当然这也和他自身有很大关系:
其一:心胸宽广
讲到这就不得不提到两个人,一个是陈琳还有一个是张绣。
陈琳曾经是袁绍的手下,此人是一个大才子,拥有极高的文学修养。
古时候出兵打仗都会写檄文,檄文从另一层面来说也是战书。
而当时负责这个项目的人就是陈琳,陈琳是一个大才子自然文采斐然,在檄文之中把曹操的祖宗骂了个狗血淋头。
曹操本身也是个大文豪,看到这篇文章之后,第一反应是气欲杀之而后快,但是当他细细品读了这篇檄文之后对其赞叹不已。
后来曹操打败袁绍之后活捉了陈琳,但是却也没有因此而怪罪他,反而把他留在身边工作。
而同样的宛城候张绣也是,张绣在宛城之战中因为曹操要他的婶婶去侍寝,此举一下就惹怒了张绣。
张绣在“毒士”贾诩的计策之下趁夜袭击了曹操,曹操的嫡长子曹昂和大将典韦战死,所部青州兵战死大半,由此张绣和曹操结下了大仇。
官渡之战爆发之时,张绣因为处于曹操的后背,因此遭到了袁绍的拉拢。
但是此时贾诩却让张绣投降曹操,张绣初时有点犹豫。但是贾诩却认为曹操志在天下,不会因为这点小事而迁怒你。果然张绣在投降曹操后曹操一笑泯恩仇,还上疏汉献帝封他一个侯爵。
其二:不问出身,知人善任
东汉末年,朝廷选拔官员的察举制已经濒临崩溃,大批有才华的寒门子弟得不到重用。
曹操本人虽然是因为察举制脱颖而出,但是他本人对这套官员选拔制度并不感冒,他选拔人才的标准只有一个“唯才是举”。
只要你有才,不管你以前什么出身,你以前是干什么的通通既往不咎。
比如曹操帐下赫赫有名的“五子良将”,除了于禁乐禁两人跟随曹操较早之外,另外三人都是半路投靠曹操的。
张辽曾经是吕布的部下,张郃则是袁绍的部下,他们曾经在战场上和曹操你死我活的打过仗。就算是早年跟随曹操的于禁和乐禁两人,也都是小兵出身。
可是曹操没有过问他们的过往,对他们委以重任,由此才有张辽的威震逍遥津,张郃的街亭破马谡。
也因为重视人才,心胸宽广所以曹操才能成为魏蜀吴三方之中最强大的一方。
他是一个屠夫
魏武曹操的确堪称是雄才大略,可是他也有其不好的一面,也正是这一点让他终不能一统天下。他虽然对让战乱的大地渐渐复苏,可是另一方面他也是一个屠夫。
曹操的父亲曹嵩为陶谦的手下张闿所害,曹操因为此事大举讨伐徐州的陶谦。
本来三国时期就是争斗的时期,大争之世争于实力。因此曹操以报父仇为名趁机攻占城池这些都不难理解。
可是就是此次徐州之战让世人看清了曹操的可怕的一面“屠徐州”。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还,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复征陶谦,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
这句话虽然轻描淡写,但是其中“所过多所残戮”可以证明曹操屠徐州并非无事生非之事。
古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这自古流传的名言有其一定的道理,得天下容易,可是得民心难。秦二世而亡,为何?因为他统一之后没有及时的调整法度,苛政逼得原来的六国臣民不得不反。
曹操屠徐州之举初时的确震惊了徐州百姓。后来悲伤过后曹操也遭到了徐州人民强烈的抵抗。本来曹嵩之死和徐州百姓是毫无关系的,可是就因为他久攻不下徐州而因此大开杀戒,无数手无寸铁的黎民百姓就惨死在了曹操的屠刀之下,这也引起了徐州人民的愤慨。
后来曹操虽然成功占领了徐州,可是因为曹操屠徐州之举让他在徐州的名声很不好,无奈曹操只有用臧霸陈登等徐州本地人来治理徐州。
曹操是一个很难让人用几篇文章描述详尽的人,他的一生有过大起大落,有过辉煌也有落魄的时候,上述几点只是其一生之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他在文学、政治、军事方面都堪称是翘楚,英雄和枭雄两个字其实都不怎么适合他,或许奸雄才是他最真实的一面。
因为是奸雄才会狡诈多变,因为狡诈多变才会让人看不清他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