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马瑞芳在讲演。车林摄
昆剧《桃花扇》(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原标题:马瑞芳昨来扬解读《桃花扇》 孔尚任在扬州三年积累创作素材
昨天下午,“百家讲坛”主讲人马瑞芳登上扬州市图书馆“扬图讲堂”,主讲“中国优秀古典戏剧系列之《桃花扇》”。她通过讲述侯方域和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勾勒南明覆亡的历史,并详细阐述《桃花扇》和孔尚任与扬州的不解之缘。
本报今特辑录现场录音,以飨读者。
1
登梅花岭拜史可法
为创作《桃花扇》积累素材
扬州的二十四桥明月,照耀着一代又一代的扬州作家和非扬州作家,包括两位康熙年间的山东大作家蒲松龄和孔尚任。
孔尚任和扬州的关系不可忽视,他在当时隶属于扬州的兴化呆过三年,写了600首诗。冒辟疆曾专门从如皋跑到兴化,和孔尚任同住一个月,这为《桃花扇》的出现起到决定性作用。
孔尚任是孔子的第六十四代嫡孙,生于1648年,死于1718年。他的父亲是明朝的举人。孔尚任20岁的时候,考中秀才,后来就再也考不上了。父亲典卖了家中田地,为他捐资纳了一个“例监”(国子生)。作为圣人的后裔,他的机会马上来了。
康熙二十三年,康熙皇帝南巡,回京途中在曲阜下马,请孔圣人的后裔为自己讲学。孔家便推荐孔尚任,给康熙讲《大学》。孔尚任在讲的过程中,不仅讲了宋代朱熹等人的分析,还加了很多颂圣的语言,令康熙龙颜大悦,赏银五两,并破格授其为国子监博士,赴京就任。第二年,便派他随工部侍郎孙在丰到扬州一带考察治理黄河。
到了之后,孔尚任却闲着无事可做,就和兴化当地的文人交往,冒辟疆出现了。孔尚任在曲阜读书时,便立志要写一部关于明朝灭亡的剧。因为他的舅舅跟着一个族兄在南京做官,舅舅就把族兄说过的一些关于明朝灭亡的故事告诉孔尚任,其中就提到侯方域和李香君的故事,只可惜当时没有过多的资料,冒辟疆给他讲了很多。
在扬州的三年时间,孔尚任登梅花岭,拜史可法衣冠冢;后又到南京过明故宫,拜明孝陵,游秦淮河,登燕子矶。他特地到栖霞山白云庵,访问了后来被写进《桃花扇》的张瑶星道士。
2
十年写作终问世
引起轰动,却因此被罢官
回到北京,孔尚任经过十年辛苦写作,《桃花扇》问世,遂产生轰动。一时引起康熙皇帝的注意,命孔尚任将剧本拿来过目,看完之后没有表态。
转年,《桃花扇》被搬上舞台,在京城引起轰动。特别是有一帮明朝遗老,他们每天都去看,边看边哭,直到剧演完了人散了,他们还不肯离开,一直唏嘘长叹。这种情绪让非常具有政治敏感性的康熙嗅到了,再加上剧中孔尚任将投降清朝的官员叫做“狗尾”,把史可法塑造成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此时的孔尚任已经升官,就在他升任户部员外郎半个月后,突然接到圣旨,被罢官。至于为什么被罢官?康熙并没有直说,孔尚任自知是“命薄忍遭文字憎,缄口金人受诽谤”,他的朋友也说是“莫须有”的罪名。
除了《桃花扇》,孔尚任的作品还有和顾采合著的《小忽雷》传奇及诗文集《湖海集》《岸堂文集》《长留集》等,均传世。但在文学史上起到重大影响的还是《桃花扇》。
3
塑造民族英雄形象
史可法死因至今成谜
《桃花扇》中,孔尚任精心塑造了史可法这样一个忧国忧民、忠贞正直的民族英雄的形象。
弘光元年(1645)乙酉四月,清兵渡淮,进逼扬州。史可法手下守卫扬州城的士兵不足三千,孤军奋战,终因力尽粮绝,外援不至,扬州城被清兵攻破。史可法想赶快跑到南京去继续组织抗清,走在路上听闻皇帝已经逃走了,他便“摘脱下袍靴冠冕”,唱了一段非常悲壮的唱词,然后沉江而死。
历史剧是写历史的,孔尚任写《桃花扇》,标榜其实事实人,有凭有据。但是在历史上,史可法的死因至今是个谜。
去年曾给阎崇年致电询问史可法死因,阎崇年表示,根据清史《多铎传》的记载,史可法是被多铎杀害的,但是如何被俘、被杀,没有具体记载。还有一种说法是,扬州城破之后,史可法坠城而走,又组织抗清,不过也没有具体记载。还有一种说法是,史可法是在扬州的城头流尽最后一滴血而牺牲的,由于局势混乱,最后只找到他的衣服。
■记者 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