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还记得小时候读的一篇课文名叫《桃花源记》,相信大多数年轻人都知道,陶渊明这个人他是田园诗最有代表的一个诗人,他的大部分古诗都可以看出他十分厌倦那些官场世俗,一直滞留在他那不同流合污的境界,保持着他清高品质。可是其实现实是陶渊明本身就出生在一个到处都是战乱的年代,那时候的生活十分压抑,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人民百姓仿佛生活在地狱里,哪里来的安居乐业呢。
所以会写出像是桃花源记这样梦幻一般的故事,但我们回头来重新品读这篇文章,这个看似宁静和谐的社会实则是个充满恐怖的地方。
桃花源记的说法有很多人猜想,有的人说这只是陶渊明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只是单纯的在做白日梦罢了,但有的人还猜想这其实是人惨死之后的世界,里面并不存在什么村人,百姓,呈现在眼前的都是那个战乱纷争的年代惨死的孤魂野鬼……
首先陶渊明在这篇文章中大量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写许多虚的事物让人产生一种进入梦境的感觉。用个打渔的渔人,以他为线索开始进入"梦境"。一个以打渔为生的人应该非常熟悉水性才是,可是为什么他会习惯性的进入溪流中以至于忘记路程呢,大有可能此时渔人实则上已经在那个战乱时代牺牲了。从后面"有光"就可以感觉到他像是进入了"天堂"一般。
陶渊明用的词也是非常虚幻的,像是写落花,渔人的诧异,地方的尽头,都让人感觉非常不真实。还有后面村人对渔人说的话,让他不要告诉别人,这个地方为什么不能说?因为它压根就不存在。并且后面渔人在回去的路上还做了标记。"标记"暗示了在原文中按照作者的意思是,这个地方实则是存在的,说明这是一条实实在在的"路",它是可以被找到的。然而最后太守派人前往却没有找到。这让人觉得费思不解。
然而文中提到的南阳刘子骥这个人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并且还是陶渊明认识的人,他寻找陶渊明未果,最后因为生病死了。真实的情况可能就是,其实这个地方在太守去寻找的结果就是所有里面的百姓都被残害了。前面唯美的场景就像是一个铺垫,最后却没有了,在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谁也不知道,因为历史里的那写暗黑世界是不能写出来的,以至于陶渊明只是委婉地表达了他们只是"消失"了罢了。
文/张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