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桃花一直以来是文人墨客喜爱吟咏的对象。在诗词中,有关桃花的诗词数不胜数。
可最有名的桃花诗当属《诗经·桃夭》和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了。
这两首诗虽都讲桃花,却一个灿烂欢喜,一个遗憾失落。
《诗经·桃夭》讲述的是女子出嫁的故事。
《诗经·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周礼》云:“仲春,令会男女。”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甜。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随风展。这位姑娘要出嫁,夫家康乐又平安。
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开的时候姑娘出嫁,故诗人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其性质就好像后世民俗婚礼上唱的“催妆词”。
在桃花盛开的时候,女子出嫁了,喜气洋洋,如桃花般灿烂。
这首诗清新明丽,朗朗上口。清代学者姚际恒评价这首诗:桃花颜色最艳丽,所以,古人用桃花比喻女子,开以桃花歌咏美女的先河。
人们常说,第一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庸才,第三个用花比美人的是蠢才。
这首《诗经·桃夭》无疑是天才之作。后世许多桃花诗词深受这首诗的影响,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也不例外。
《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设置了两个场景:“寻春遇艳”与“重寻不遇”,虽然场景相同,却是物是人非。此诗脍炙人口,尤其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二句流传最广。
关于这首诗,背后还有个动人的故事。
孟棨《本事诗》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唐代时,博陵青年崔护旅居长安,一年清明,崔护到长安郊外春游。
游玩过后,感到口渴。看到一户人家,于是敲门讨杯水喝。一个女子开了门,给崔护端了一碗水。
崔护喝着水,抬头看那女子,女子倚在桃花树下静静地看着崔护。桃花印着女子如花的面庞,令人心动。崔护怅然而归。
一年后,崔护再次来到老地方,可大门紧闭,再也不见当初的女子,只有那院中的桃花,依旧盛开如旧。
尽管这首诗有某种情节性,但它诠释了一种普遍性的人生体验: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这也许正是这首诗保持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现在,人们说起桃花诗,本能的就会想起这两首。“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正值青春的女子出嫁,一片灿烂欢喜,读到这首诗,人们嘴角浮起微笑。
“桃花依旧笑春风”却带着怅惘和失落,说着物是人非的故事。“物是人非”将永远存在于人类的情感中,而这句诗也因此成为千古名句,一直在人们心中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