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长江商报消息戏楼
沿着正在修的马路上山,忽见右手边的山壁上立着两块奇大的石头,高约四米,表面风沙磨砺,巨石上有摩崖石刻“山高水长”四个大字,相传为土司田舜年亲笔,大石左侧就是溇水大峡谷,巨石这边则是一方平地,远远望去视野开阔。
黄文新介绍,根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资料记载,这两块巨石所在地就是当年土司看戏的地方。田甘霖、田舜年、田炳如三代土司,都是戏剧爱好者,田舜年还曾写过《许田射猎传奇》和《古城记》两部剧本,他尤其爱好孔尚任的《桃花扇》,平时招待客人都必“令伎奏桃花扇”,在康熙帝下令禁演《桃花扇》之后,他还不惧禁令,“恒演不衰”。
每次进驻屏山爵府期间,他都要在夫子庙看戏听曲,亲自指导女优排练、演出。戏剧家顾彩对此地向往已久,因此有了历史上著名的容美之游。从《容美纪游》的记载可发现,顾彩上屏山后,田舜年都会在百忙中陪顾彩看戏、排戏,讨论顾彩的《南桃花扇》和他自己的剧本,相互学习切磋。
顾彩对田舜年的诗文戏剧作品评价很高,甚至将田舜年与孔尚任相提并论。他写了《客容阳席上观女优演孔东塘户部〈桃花扇〉新剧》一诗,称赞这两个人是当代词坛的杰出人才:
“鲁有东塘楚九峰,词坛今代两人龙。宁知一曲《桃花扇》,正在桃花洞里逢。”
黄文新介绍,根据考古发现,当时的戏台应该就搭建在两石之间,搭出一个高台,背面溇水大峡谷,而且戏台应该是露天的,背面并无亭台楼阁,前面的空地就是观众席所在。
爵府建筑于明万历年间由时任土司田楚产开始建造,至清朝土司田舜年精心营构渐臻完备,因土司王又称爵爷,所以此地也称爵府。爵府遗址是今日所存的容美土司遗址中最重要的所在,因其地理位置险要,遗存丰富,对土司而言意义重大。
沿着山路上山,爵府遗址并不是很好找,因路途遥远,屏顶山势虽不陡峭,但面积巨大,丛林遮蔽。山上树林茂密,偶见田地和农家,下午三点太阳正烈时仍然有农家在玉米地里劳作,山上偶见政府所立“吃水困难乡”的石碑。顺着农家的指引,在一个农家环绕、田地集中的地方看到爵府遗址,只留下大片大片的石头。
黄文新说,爵府遗址的考古发掘最大的便利之处是顾彩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资料。他在《容美纪游》中详细描述了爵府当年的布局和主要建筑、面貌,可见当时爵府的繁华景象。原爵府前,有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大街,称爵府大街,东抵小昆仑,西达水砂坪,长约2华里,巨石铺砌,街道宽阔,“可行十马”,山后后堂坪为后街(或称二街),长2华里,为爵府差役及市井居民聚居地,“居民落落,多树桃柳”;诸郎君读书处在槿树园;下坡为戏房,乃优人教歌处;其西街尽头下皆陡壁深涧,恐行者失足,以竹笆插断;后街长二里许,民居栉比,有各类商铺及粉坊、纺织、教坊等。”
而今,表面建筑均已不存,只留下建筑石基和断壁残垣,一层一层平台往上排列,足有16个之多。因为这里的考古发掘尚未完成,少数地方用蓝色塑料膜覆盖着,遗址和农家的菜园子只隔着窄窄的土路,用一圈篱笆隔着。
但黄文新仍然通过考古发掘更加详细地还原了当年爵府的状况。他介绍,爵府遗址地处东北高西南低的坡地上,坐东北朝西南,山坡上自下而上有人工用石块垒成的保坎,形成大小不一的平台16个,这些平台上建有不同功能的建筑,包括大堂、二堂、三堂、延春园、槿树园、戏房等建筑,其中大堂、二堂、三堂在一条中轴线上,“可看出汉文化的特点”。其中大堂是土王议政场所,二堂稍小,为土王接待宾客之处,三堂为土司及家人住所。山顶设有哨所,右侧建有地牢等防御设施。
黄文新判断,爵府遗址主要毁于“改土归流”时,因容美土司不同意“改土归流”,清朝政府大兵压境至屏山,被攻占后容美土司建筑均被毁,绝大多数地表不见建筑痕迹,仅发现一些残砖烂瓦及雕刻较为精美的石建筑构件,如石刻门础、石磉、麻条石墙、台阶,石虎、马槽等,还有少量石碑(奉天诰命碑)和石刻。
容美爵府和屏山的开山鼻祖田楚产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卓有成绩,而且在他的治理下,土司地区的铸造业和火器制造均达到较高水平,如明天启元年十二月施铜一千斤铸造的大日如来佛铜像,即是田楚产赠送给施南土司的礼物,现藏恩施市文化馆。容美、屏山等还有古代采掘硝石、硫黄、铁矿的矿洞遗址多处,都是制造火药军器的物证。由于他的文治武功,崇祯皇帝于崇祯二年(1629)“破西南未封之先荒”,颁旨诰赠田楚产为“宣武将军”。
爵府 巨石铺就爵府大街,“可行十马”
鹤峰地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石林立,多溶洞。因山就势,以洞为据,洞穴文化因此成了容美土司建筑遗迹不同于唐崖、永顺土司的特点。古容美境内现存三个最著名的洞穴,分别为屏山万全洞、九峰桥万人洞、太平情田洞,其中以屏山万全洞最为险要,与铁锁桥并称为“司中绝险”。
万全洞位于溇水峡谷屏山一侧铁板岩悬崖上,从爵府过去尚需步行半小时之久。上下左右皆为绝壁,仅有一条十分陡峭的小路可通司署旧街。该洞本为屏山防御匪盗的“土民屯守之所”,在田楚产开辟天泉山期间即已发现,至田舜年袭任宣慰司执政以后,于康熙年间大力扩建。
黄文新介绍,《容美纪游》载,洞内原来建有石门、寨墙、炮台,左有“就月轩”、右有“爱日亭”,正中还建有“大士阁”、“魏博楼”。现在的洞口南面墙壁上还刻有“万全洞记”碑刻,记载了建洞的过程,称是田舜年藏书之所。但黄文新对此观点有所质疑,他认为万全洞的本意应该是土司为保全自身安全的军事地点,和平时期则在此藏书、避暑。
目前尚未进行考古发掘,黄文新介绍预计今年底将会对其进行一次初步的清理发掘,弄清楚洞内的构造、布局、遗物等。
田舜年在处理政事军务之余,经常在洞中举办诗会,喜招中原名士,顾彩、蒋玉渊、钟南英等人都曾赴会,顾彩回忆,某次诗会,曾有一位受邀者惧其险峻,不敢赴会,只托人带诗稿到洞中代为诵读。
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政府实行“改土归流”,遭到末代土司田旻如的抵制,清军大兵压境,田旻如带着亲信最终退守万全洞,与清兵抗拒,不料中府土民暴动,捉拿了田旻如的心腹骨干田畅如、向日芳等,并围困其住所,田旻如见无力回天,于十二月十一日自缢身亡,容美土司的统治到此结束。容美田氏后人、亲信多被发配至外地充军,离开了这片生养他们的故乡。
九峰桥万人洞则是三个古容美洞中面积最大的,黄文新介绍,万人洞主要是作为屯兵的地方,洞内曾出土了箭镞、灯盏、剪刀等物。
万全洞悬在铁板岩崖壁上,末代土司自缢于此
诗书文化
以“能诗善文”为乐
形成田氏诗人群
顾彩到访容美土司并非只为此地的山川壮丽、秀美,更多的原因是被容美土司田氏的文化所吸引。由于政治原因,孔尚任的名作《桃花扇》被清廷禁演,但土司田舜年却不顾禁令,在容美司境内“恒演不衰”。消息辗转传来,孔尚任激动不已,而此前顾彩的朋友蒋玉菡就已经到访过容美,称赞不迭,于是顾彩决定亲访容美。
容美司主田舜年得知顾彩将来,兴奋异常,远出司城数百里迎接,以极高规格接待,给予体贴入微的关照。顾彩在容美境内的四个半月里,两人整日在一起切磋剧艺,歌诗唱和,翰墨传情,相处如鱼得水。作者回乡后把途中所记经过整理出版,便有了今天的《容美纪游》,成为后人研究土司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
在鄂西、湘西诸多土司中,容美田氏在文化上具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形成了田氏诗人群,自田九龄始,至田舜年止,历时200多年,连续6代,容美涌现出10位诗(文)人,创作各类诗词3000多首(今存有380题、524首),田楚产更是于清康熙年间汇成《田氏一家言》。
在非常落后的经济和土司制度下,与容美历代土司强势推行汉文化密不可分。据祝光强研究,土司田世爵幼年经历了庶长兄白俚俾弑父篡位的血腥风雨,在寓留桑植司期间也受到良好的教育,袭职后,他开始全面推广汉文化,聘请汉族名士进司开馆任教,规范汉语言汉文字的启蒙教育,至今鹤峰土家虽居深山辟壤,然其语言多与普通话相近,“不蛮”“不土”,概源于此;人名称谓均以汉语为准,不仅司主再没有土家语名字,就连舍把、旗长等基层官员也很少有土家语命名;利用各种机会,让土司内的基层官员和土民大量出山,进行汉文汉语的现场演练和先进文化科学技术的引进。据《世宗实录》载,嘉靖七年(公元1527年)八月,容美宣抚司赴京进贡人数竟达千人,约占土司城总人口的百分之十左右。
与其他土司多学习汉文化的礼仪制度等不同,田氏在诗书文章上更有追求和造诣,历代均以“饱读诗书”为荣,“能诗善文”为乐,求知好学成了田氏的家风,而容美的山水清奇,民风古朴,也能格外引发诗兴。
爵府遗址紧靠溇水大峡谷。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黄文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