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佳句赏析 > 陶渊明与《桃花源记》

陶渊明与《桃花源记》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陶渊明与《桃花源记》

已经57岁的陶渊明虽然过着瓦灶绳床的清贫生活,但是精神生活还是丰富多彩的。“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有人称道他的诗美如清澜白鸟,长林麋鹿。他觉得自己的诗文不是“做”出来的,而是从心底“流”出来的,是倾吐心曲罢了。

秋多佳日。这位描绘田园美的妙手,就爱在秋天的静穆之中观赏自然,陶冶性情。这时庐山下柴桑境内,村舍上面的晨雾散了,迷人的秋阳显得温柔暖和。草庐的东南角,约半里之遥,就是他培植花草、栽种桑麻的“东篱园”。

穿着补丁布袍,半月没有饮酒的陶渊明,想起重九登高又近了。前几年,也是这个时日断了酒,他独自来到东篱园边,瞧着秋菊盈园而无酒助兴。他坐在篱园的菊花丛中,摘了一把菊,细细玩味着。这时,望见一白衣使者骑着一匹马匆匆而至,原来是江州刺史王弘派人给他送酒来了!他把菊花浸在酒坛里,喝了一个大醉。

回忆这个重阳佳节送酒的趣事,陶渊明今年赏菊的兴致高了。沐浴着艳艳秋阳,他拖着羸弱之躯,移步转过荒径,来到了东篱园边。菊园南端,有一条小溪,弯弯曲曲,穿过山谷,汇入山那边的湖中。陶渊明走乏了,在清溪边一棵曲背的老柳下坐了下来。寂静中,一只矫健的鸥鸟掠过小溪,在前方一片榆树林上空欢叫盘旋。

诗人纵目四望,附近的山峦傍无依接,独秀中皋,恰似一位孤傲清奇的匡庐巨人。远处,南阜山像是伫立天际的凌波仙子,在他昏花的老眼里时隐时现。“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默念着这首杂诗。

晚上,年轻人白天上门求教诗文的情景总是在陶渊明脑海里萦回。年轻人上门求教,与其说是请教诗文,不如说是同他们一起探讨人生、理想。回顾以往写的《五柳先生传》《归去来辞》等篇章,多是抒发个人喜怒哀乐。“猛志不获骋”就不驰骋了?这问得何等得好啊?激动之中他想了很多,老写田园诗、饮酒诗不行,在自己死去之前,总要给后世之人留下一点有价值的东西才是。

这个念头的执著,使诗人的精神处于亢奋之中,想象的翅膀飞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诗人思想的犁头转过弯来,回到了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晚年,他耳闻目睹的时事中就有不少小国寡民的影子。比如,中原内乱,有的百姓逃入徐无山中,躬耕以养父母,数年间至五千余家。有一次,他的友人羊长龄去陕西,专程拜访过他,曾同他说起山东峄山一带的老百姓,为躲避战火蹂躏,纷纷迁入邹县北面的高山洞穴里。战火虽频,也无所施害。诗人愈想愈兴奋起来:“我何不以现实中的堡坞作一面镜子,造就一个庶民向往追求的理想之国呢?”

接近田父、亲自耕种的陶渊明深知,屡遭战祸和压迫之苦的庶民,他们所盼望的理想国应是国泰民安,令人悠然神往的地方。景致呢,最好是一幅田园风光,那里有夹岸的桃花,有繁茂的桑竹、菊圃,有良田美池,还有弯弯曲曲的小溪,供渔人捕捞……这里人人勤劳,年年耕作,没有闲人,大家都享受和平安宁,怡然自得之乐……

美丽的幻想,如火的诗情,把他瘦削的脸烧得滚烫。他在脑海里进一步构思着:这个理想境界安排在哪儿好?庐山附近?这儿没有秦人古洞,不偏僻。陕西临潼?不,那儿系黄土高原,略显干旱。山东的水乡泽国?嗨,那里绿林好汉太多了……左思右想,他忽然想到好友高吾曾极力夸奖过的一个地方——楚之武陵郡。对了,史书上称“常武为礼义之国”,“鼎城为文物之邦”。这儿民风朴实,山也有德!是了,忧国忧民的屈子曾在这一带辗转过……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大济苍生的猛志,使他激动得老泪纵横,他的整个身心好像飞过了鄱阳湖,飞到了武郡,飞到了武陵古城中的屈原巷、桃花源……(何俊 李世俊 徐婷婷)

相关阅读

  • 陶渊明与《桃花源记》

  • 成语词句网佳句赏析
  • 陶渊明桃花源记,已经57岁的陶渊明虽然过着瓦灶绳床的清贫生活,但是精神生活还是丰富多彩的。他觉得自己的诗文不是“做”出来的,而是从心底“流”出来的,是倾吐心曲罢了。
  • 难得一见,陶渊明的书法

  • 成语词句网佳句赏析
  • 陶渊明作品,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 百家姓——陶

  • 成语词句网佳句赏析
  • 陶潜字元亮,陶姓,中华姓氏之一,距今已有4300多年历史。陶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31位,最新统计,陶姓人口约210多万,人口排序第83位,位于史姓之后,贺姓之前。回本溯源一、出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