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在制陶业的发展历史上,先有定陶,才有紫砂壶。关于定陶的陶朱公的传说有很多,现在留存下来比较官方的说法是关于范蠡居陶十九年间的民间传说故事。不同的传说,从不同的角度说定陶的故事,有的是从陶朱公的出生来历来说的,有的是陶朱公经商发财和理家有道来说的,还有的是关于陶朱公的地方风物传说。在内容上,各种传说丰富多彩。从这些传说中,也反映了陶朱公的为人哲学和经商思想,在传说的描述中,也可以体现人们发家致富的愿望以及定陶乃至鲁西南一带的风土人情故事。
众多传说故事都十分精彩,我们举其一而说。相传在春秋时,范蠡帮越王灭掉国后,不接受高官厚禄,和西施一起逃到了宜兴丁山一个叫台山的村子隐居下来。在当时,当地人不会制作陶器。范蠡发现当地黄龙山的泥土可以做陶器,于是就自己亲自制作陶器作为生活用品,而且还将这一种手艺教授给大家。教大家怎么样采泥做坯、筑烧陶。因为不是正宗的制陶人,所以范蠡虽然把陶器烧出来了,但烧的不是歪货(陶器变形),就是黄货(陶器没有烧透),而且有的陶器上有许多裂缝。面对这些问题,聪明的范蠡一时间也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一天,西施淘米烧饭的时候,生起了炉火。范蠡见火苗很旺,但是锅离火苗远,心想这不是浪费柴火吗,于是就把垫在锅底的三块石头拿掉。可是西施说,锅子压在火上,火就烧不旺了。范盖没有烧饭的经验,起初还不相信,但拿掉石块之后,发现火就萎下去了。
范蠡想:假如烧窑时泥坯不着地,垫空烧,这样是不是容易烧透呢,经过自己的不断试验,范盖发现这个方法是可行的。按照此法,烧出来的黄货少了很多。后来,人们都用石头架空泥坯烧制陶器,并称这种石头为“脚石”。
又有一次,范蠡在外面干完活回家,看见西施正在烧饭。西施不断地添柴烧火,但是等到锅里在翻滚的时候,又赶紧把灶里的木柴夹出来,只留几块在里面。范蠡看到这个情况,很不解,问:“为什么把柴夹出来,这样不是就不热了
吗,饭怎么会熟呢?”西施说:“饭烧滚后要闷一闷,这叫还火’。如果一直用大火烧,时间短了做成夹生饭,如果时间长了就会烧焦。后来,等到西施还了火,开锅盛出饭来,粒粒似珍珠。范蠡吃着吃着,突然想:烧陶器不也和烧饭一样吗?在烧窑的时候,也要注意火候,如果一直都使用猛火来烧窑,那样米粒会吃不消的,就会烧焦。而陶器如果受不了猛火就会裂掉。所以,烧窑的时候,要注意控制火候,假如烧烧,闷闷,既可烧透,又不会使得陶器裂掉。
后来,范蠡尝试这样的方式来进行烧窑,果然成功了。范蠡把这些方法教给当地百姓,老百姓学习之后,代代传承下去,从此丁蜀窑场就兴旺起来。后来,人们尊奉范蠡为“陶朱公”,他居住过的地方就改名为“蠡墅”了,人们还在蠡墅崇福寺塑了他的像,这个像在抗日战争的时候,被日本鬼子捣毁了。当时,每年阴历四月初七(范蠡生日),当地人为了纪念他,都会隆重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