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桃夭》
朝代:先秦 体裁:诗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

第一点: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个像桃花一样鲜艳,像小桃树一个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尤其是“灼灼”二字,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写过《诗经通论》的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称誉。

第二点: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这很可贵。“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这种祝愿,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

第三点:这首诗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一个姑娘,不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这首诗,祝贺人新婚,但不象一般贺人新婚的诗那样,或者夸耀男方家世如何显赫,或者显示女方陪嫁如何丰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讲“宜其家人”,要使家庭和美。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