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云上十堰讯 文、图/ 记者 李月 特约记者 王慧 通讯员 陈伟 报道:近日,市民鲁先生因一场感冒引发暴发性心肌炎,命悬一线。幸运的是,太和医院专家巧妙运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简称ecmo),经过5天5夜的抢救,终于将他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目前,鲁先生恢复情况良好。据悉,这是太和医院首次成功使用ecmo抢救暴发性心肌炎患者,也是我市利用ecmo抢救成活的第一例多次心跳骤停患者。该技术也填补了鄂西北地区空白。
现年39岁的鲁先生是十堰城区人,2月18日前后,他因感冒出现了胸痛、胸闷的症状。2月20日,在家人的陪伴下,鲁先生被紧急送往太和医院心内科三病区救治,经医生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就在医生还在进一步对症处理时,危险向鲁先生扑面而来。2月24日12时30分,他突然意识丧失、心跳缓慢。通过心电图监护仪器发现,鲁先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脏室性心动过速。凭着多年以来的丰富临床经验,该病区主任曹政判断,鲁先生的心肌炎已经转变为重症暴发性心肌炎。“暴发型心肌炎是严重危及生命的急症之一,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常并发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极高。”曹政解释。
刻不容缓,鲁先生迅速被转入重症监护室治疗。重症医学科常务副主任方志成立即带领自己的团队,对鲁先生采取气管插管呼吸支持、升高血压、抗心律失常、维持生命体征、植入临时起搏器等各项急救措施。尽管如此,鲁先生的病情仍在不断恶化,他甚至出现心脏、肾脏、肝脏等一系列器官功能的衰竭。“通常人如果出现如此多的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将达到90%以上。”方志成表示,“传统的治疗手段都用上了,如果再不出现转机,患者生存的机会十分渺茫,生命会随时终止。”
不放弃最后一丝机会,太和医院ecmo小组组长——大内科主任兼呼吸内科主任唐以军决定,采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对其进行救助。即通过人工心肺技术代替已经衰竭的心脏和肺的功能,为器官功能的恢复赢得时间,让他们“重生”。
时间就是生命。当日16时,ecmo正式启动。太和医院重症医学科同麻醉科、胸心外科、心内科、超声科等多科室专家并肩作战、密切协作,展开了一场与死神的赛跑,ecmo机在最短的时间内运转了起来。随着暗红色的血液从右侧股静脉流入ecmo机内,鲜红色的血液再从右侧股动脉回流体内,“人工心肺”正式开始工作,不一会儿,奇迹出现,鲁先生的心脏开始跳动,室速发生的次数在减少,持续时间也在缩短直至窦性心律恢复。“出现这种情况,已经标志着抢救取得初步成功。”看着鲁先生出现好转迹象,在场所有医护人员都松了一口气。做完整个手术,此时已经是次日凌晨1点,经过医生9小时的奋战,终于将鲁先生从鬼门关拉了回来。2月25日下午,鲁先生心肺、肾脏等功能已逐渐恢复正常,他也从昏迷中慢慢苏醒过来。
经过医护人员5天5夜的全力救治,在3月1日,ecmo机在运转130个小时后,被成功撤除,而鲁先生的心脏也恢复了功能,病情逐渐稳定。目前他已经由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继续康复治疗中。
唐以军介绍,ecmo本质是一种改良的人工心肺机,临床上主要用于呼吸功能不全和心脏功能不全的支持,对各种病情严重但又存在逆转可能的病人(如肺功能衰竭、重症肺炎、暴发性心肌炎等),及早使用ecmo支持心肺功能,可为治疗原发病获得宝贵时间。“可以说该技术是国际公认的先进急救技术,难度高,手术操作、监护要求复杂,需要专业团队的娴熟配合,可以代表一个医院、一个地区的危重症急救水平。”唐以军说。
“在过去,像这种暴发性心肌炎是90%以上的死亡。如今,此次成功使用ecmo抢救危重病人,不仅填补了鄂西北地区在这个领域的空白,也为我院危重病人的抢救提供了新的保障;以后我们对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的抢救存活率将有明显提高。”
据悉,目前ecmo技术仅在国内少数大型省级医院开展,这也是太和医院首次成功使用ecmo抢救暴发性心肌炎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