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三不足典出《宋史・王安石传》: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延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北宋大臣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字介甫,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出生在一个小官吏阶层的家庭里。他的父亲叫王益,一生只做了几任地方州县官吏,最后死于通判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任上。王安石在青少年时代随父四方流转,使他的眼界大为开阔,不同于一般官宦子弟,形成了报国忧民的志向和抱负。公元1042年(宋仁宗庆历二年),22岁的王安石中了进士,从此开始了他的仕宦生活。
公元1067年(治平四年),宋英宗死,宋神宗即位。宋神宗(赵顼)为了改变宋王朝的衰落状况,破格提拔了积极主张变法图强的王安石。公元1069年(熙宁二年),王安石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相)。过了一年,又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大力推行新法。可是遭到了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
王安石性情刚强,遇事很有主意,对自己的见解坚信不疑,决不肯改变。当酝酿变法维新的时候,朝廷里争论激烈,相持不下。王安石为了制造变法的與论,设置“经义局”,制定了《三经新义》,他一反汉唐以来的章句注疏,对《诗》、《书》、《周礼》三经义作了新的训释,提出自己的见解。对先前儒家的传注,一概废弃不用。
在朝廷里辩论起来时,王安石滔滔不绝,说上数百言,反对派都奈何不了他。更有甚者,王安石还针对守旧势力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的理论和因循“祖宗旧法”的陈腐观点,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王安石认为,自然界的灾变,不用畏惧;祖宗的立法,不适应时人需要的,理应改变;社会上的错误與论,不能接受。这三句话,表示了他对传统守旧势力敢于反抗的斗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王安石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认识。
“三不足”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人们用它形容反对守旧、勇于革新的大无畏的斗争精神。